《谈读书》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2320字。
《谈读书》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品味文中精辟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课文及质疑、释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三、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听说过一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生:培根)有哪位同学了解培根?我们现在学习的这册教材的名著导读就推荐了《培根随笔》,他的随笔说理透彻、警句隽永,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随笔《谈读书》。
2、阅读探究
师:本文谈的是读书,那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培根怎么说。
师: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
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生2:有一句话我反复读都没读懂: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习惯。
师:接下来继续我们的交流。
生: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就是不同。“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师:我们不但要做“有知者”,而且应该是一个“明智之士”。
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不同的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