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以后》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12140个字。后面附有原文。
《二十年以后》课堂实录
执教:广州外国语学校 熊芳芳
学生: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初二(3)班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想知道大家拿到这两个版本的作品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学生一片茫然,我一看学生手中的材料,才发现我之前传过去准备进行对比阅读的两个版本只剩下了一个删节后的通用版,而那个真正有价值的全文版被砍掉了!)
师:你们只拿到了一个版本吗?
生:是。
师(那一瞬间我简直傻了眼。瞬间之后,我想:遇到什么就是什么吧,先前做的课件是完全用不上了,迅速定下心来,将自己的思路重新进行了调整):好的。这篇小说的作者,你们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去了解?
生:有。
师:谁能告诉我,你知道关于他的什么情况?
生:作者欧•亨利是美国人,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他两个是莫泊桑和契诃夫。
师:好。还有吗?
生:他的短篇小说集以幽默为主,表现人性当中的优点,也表现人性的缺点。
师:嗯,很好,既有表现人性的弱点的,也有表现人性之美的。你读他的作品多不多?
生(既自信又想要表现得谦虚一点):应该还算多吧!
师(笑):还算多是吧,那么你能告诉我他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一个什么样的突出特点吗?
生:结局往往是突然发生转折,明明读者心里想的应该是这样,结局偏偏是那样,非常出人意料。
师:欧•亨利式的结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好,还有什么样的了解呢?
生:好像他在写作之前在一家银行当职员,然后有一次他被诬陷盗用公款,进了监狱,从监狱出来之后他才开始了写作。
师:嗯,他出身卑微,命运坎坷。所以他说过两句话,一句是:“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看到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感觉他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悲哀的,好像人生中遭遇到很多事情,命运常常将他置于尴尬的处境,让他痛苦难过。生活总是不如人意。
师:一个生活在不幸之中的人往往更能理解那些不幸的人。
生:我觉得啜泣是伤心,微笑是高兴,抽噎往往是你被人误解,受到委屈的时候,就好像刚刚那位同学说作者在银行工作时曾经被诬陷嘛,
师:抽噎和啜泣的区别在哪里?
生:啜泣就是低声地哭,抽噎就是很伤心但……(似乎一时想不出什么词语来表述)
师:很伤心但你还得隐忍着,是吧?
生:对对对。
师:他觉得人生是有苦痛的,但他会隐忍着去活。很好,你非常细心,看到了这一点。好,他说的另外一句话是:“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你怎么看呢?我们现在的作家都不这样说,都说是为了文学,为了精神,为了人类的灵魂,为了世界的良知等等,没有人这样说自己:“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你怎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