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建议
- 资源简介:
约3920字。
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建议
树德怀远中学 刘勇
摘要: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所以,文言文教学应该努力从中挖掘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使我们的教学能够魅力四射。
关键词:朗读 写作 结构 文化 道德
文言文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功利性相当强,教学以高考为目标。由于历年来,高考文言文题型较为固定,考查内容也固定。通常是要求学生阅读一篇500字左右的文言文,判断文中的实词解释的正误;辨析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正误;翻译文言句子,偶尔也考查文言断句。所以,部分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紧紧围绕高考考点来教学,将一篇篇文句优美的,饱含文化底蕴的文言文,当作考试材料来对待。教学内容上,重点讲解文言基础知识,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学方法上,串讲课文,逐段逐字地翻译课文,还要求学生将课文翻译记住。
这种教学法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比较有效的,尤其是对高一的学生,它可以让学生掌握、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在高一阶段,语文考试文言文部分通常会选择课文中的材料,所以采用这类教学方法的班级考试成绩通常都不错。教师因此就会把这种教法当成是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将其贯穿于整个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使文言文教学显得单调乏味,学生机械性记忆过多,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渐渐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形成,也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
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所以,文言文教学应该努力从中挖掘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使我们的教学能够魅力四射。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更充实一些,教学方法应该更多一些。
一、加强文言文朗读教学
有些老师对文言文的朗读非常不重视,既不进行范读,也很少让学生读(除非是要求背诵的课文)。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高考不考朗读。其实,诵读既是理解文意的有效方法,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反观古人,却比我们做得好,古人在学习文言文时,极其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领悟文章意思,正所谓:书读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