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法”读书法与语文教学
周炽华
内容提要:读书的“出入法”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相当实在的读书法。语文教学正需要这样一种能引导师生既扎扎实实地钻研教材,又不至于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判断的读书法。本文主要结合新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来谈读书的“出入法”跟语文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出入法 语文教学
老版语文课本第六册里,马南邨在《不要秘诀的秘诀》中特意引用南宋陈善《扪虱新话》中的一段话: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他在引文之后特别指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难能可贵的了”。马南邨是共产党高级干部里的才子,学识渊博,一定很会读书;他的《燕山夜话》,老舍称为“大手笔”写出的“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独步一时。我以为,这样的人郑重其事推荐的读书法,一定是真有用的读书法。或许“知出知入”、“难能可贵”之类的话语,也可以理解成马南邨的夫子自道吧?
教学既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又是教导学生学会求知的过程,免不了时不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我认为把陈善所提倡的读书“出入法”推介给学生,甚至把它当作读书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学得准,用得活,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个性、能创新、善于运用,是很有意义的。君子反求诸己,作为一个带领学生求知识的中学语文教师,本身也必须注重读书的“出入法”。具体到课堂教学上,就是既要体现出对课文内容的深切、全面理解;又要能挑选、善剪裁,比如说,一些该增加的内容要增加,该删减的内容要删减;还要体现出一定的批判意识,跳出课文讲课文。如果教师能够以这样的做法来做为“出入法”读书法的注脚,则是既言传又身教,对学生践行这样一种读书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下面拟结合新版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谈谈自己对“出入法读书法”与中学语文教学之关系的理解。
“入书之法”在于“见得亲切”。表现在理解课文上,就是要对课文的中心内容有深刻、清晰的理解。新版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