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思•发现
——农村初中“发现式”作文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中学 崔爱军
[摘要] 农村初中“发现式”作文教学模式研究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规划课题,该课题旨在“发现式”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主动积累写作素材,探究写作规律,发现写作技巧,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写作能力,为实施作文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构建“积累•运思•发现”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及评估标准。2001年6月,我校完成了该课题的申报书填写工作,同时送交省教育学会审批正式立项。三年来,课题组在实验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 积累 运思 发现 作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1、发现式作文教学研究的背景
2001年10月,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习作抽阅、师生座谈、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基本功测试等方式,对我校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前测,测试情况如下:
表1:教师作文教学基本功测试情况
最高分 最低分 均分 结论
83 62 71 我校教师作文教学基本功不强
表2:学生当堂习作抽阅情况
好 中 差
审题 36.0% 21.3% 42.7%
选材 48.3% 17.5% 34.2%
构思 48.9% 10.5% 41.6%
语言表达 21.2% 16.2% 62.6%
书写 65.4% 24.2% 10.4%
写作速度 46.1% 35.4% 18.5%
错别字 80.6% 14.1% 5.3%
表3:学生作文学情调查
写作兴趣 修改习惯 课外练笔 课外阅读 对批改及评语态度
浓 一般 不浓 经常 偶尔 从不 经常 偶尔 从不 经常 偶尔 从不 认真
看阅 一般 从不
看阅
19.7 47 33.3 15.4 47.3 37.3 10.5 21.6 67.9 22.2 57 20.8 38.7 39.7 22.6
调查结果表明:
A、调查情况基本真实
B、对作文兴趣普遍不浓
C、很少有修改的习惯
D、极少进行课外练笔
E、对教师的批改及评语作一般性浏览
F、偶尔进行课外阅读
基于我校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人才多维化的新时代要求,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想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发挥她独特的育人功能,进而完成时代赋予她的神圣使命,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培养学生勤于积累,肯于运思,善于发现,乐于创新的新型习作模式,从而加速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合理化、科学化、艺术化,一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本研究课题。
2、发现式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根据
(1)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是本课题的理论支撑。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是发现式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的《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发现式作文教学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3)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发现式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殊性,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第三次全教会也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而实践是发现的前提,创新是发现的结果。
(4)“大语文”教学观是发现式作文教学的实践原则,“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处延相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捕捉心灵的火花,进而促进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发现式作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
A、关于培养学生主动实践,发现生活美的能力研究,重在解决作文前素材积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