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作文教学的不足及理性的作文教学计划
作者:柳福深 时间:2006/7/12 6:23: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121
作文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素养教育,它是一个复杂而又历时间较长的系统过程。对一篇文章的评价常常各执其是,那么对一种作文教学方法的评价也是一样的。“文无定法”,其实教也无定法。批评一种作文教学法,创新一种作文教学法,都是一件很难的是事。如何克服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不足,这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因为它涉及到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投入及教师的待遇问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问题、教师本身的素养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学生的素养问题、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问题,等等。我在这里只说说一个问题,就是克服我们作文教学的不足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办法——写一个理性的作文教学计划,并用它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作文教学。
一个理性的作文教学计划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层次性、前瞻性、实用性;二、既要 “计划”老师,又要“计划”学生,特别要 “计划”老师;三、既要计划如何丰富生活积累,又要计划如何提高表达技巧;四、既要计划“读”、“讲”、“写”,又要计划“评”;五、既要计划训练体裁、章法、技法,又要计划训练作文的各环节。
下面以高三一年为例,写一个简单的作文教学计划。
目的:在较短时间里,极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修养,复习有关文体特点、写作章法、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巩固行文技巧,按高考作文的要求强化训练一些重要文体的写作训练,力争一年后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有美感的千字内的文章。
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从学年开学到第一次模拟考之前),老师要分析学生作文情况,查找多种资料写二十来个作文教学课时计划,上好二十来节作文基本知识知指导课。涉及下列内容:①高考作文要求;②作文本质及与生活的关系;③各种文体的特点,不要忘了点到读后感、游记、时评、杂文、应用文等其它文体的特点;④常用的结构技巧;⑤常用的语言技巧;⑥作文要注意的一般问题。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下列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各五章、高考美文十篇、《散文》一本、读历史或历史人物书一本。完成抄录和练笔共三万字的任务。学生写八篇文章,老师要完成这八篇文章的批改和讲评任务。师生深入社区采访或调查热点问题两次,参观文物或风景区两次。组织诗文背诵赛一次,组织名言默写比赛一次,组织钢笔书法比赛一次。
第二阶段(第二次模拟考到第三次模拟考),老师精选10篇左右精美千字文(主要包括孟子、荀子、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欧阳修等名家的散文、及高考满分作文),印发给学生(注意文章要新,最好是学生没见过的),并和学生一起研读,寻找那些文章美的共性,分析出自己的文章差在哪儿,要把看法归纳出来。顺便就点到文章的发展等级分,不仅要弄清楚“深刻”、“丰富”、“创新”、“文采”这些发展等级分采分点的内涵,还要举例品味,还要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写些短段落,老师再批改讲评,以加深印象,提高获得发展等级分的能力。
第三阶段(第三次模拟以后到高考前),老师组织学生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作文知识进行回想,进行有意记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紧扣高考作文要求,认真挑选两个题目,反复思索,提炼观点,精心构思,仔细修该,写出两篇自己觉得满意的文章,并拿给老师或同学看,然后再修改。同时加紧对作文材料的背诵和记忆,也要多想想社会热点问题。
搁笔了,总觉得这个简单的作文教学年计划有点理性,但还不理想,请同仁批评指正。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