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作文教学的不足及理性的作文教学计划

作者:柳福深  时间:2006/7/12 6:23: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121
  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缺少计划性。高三的第一节作文课是讲话题作文,高三的最后一节作文课还是讲话题作文,中间的内容没有什么变化,没有阶梯性,没有前瞻性;作文题目有酸腐气,没有时代感;教材要求训练的各种文体没有都训练到;印发的素材资料也是照搬人家的。第二,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都没有发挥好。老师没有做好作文的课时计划就去上课,这本身就是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的例子。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高瞻远瞩地指点学生的作文,指点包括审题、布局谋篇、组织语言、突显文体特点、创设亮点等在内的许多关键环节。如果你文体特点讲透了、引的材料新而精、作文过程指点得简明而有趣、学生喜欢听你讲作文课、学生乐意写作文,那么你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好,主要是指没有尊重学生创造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完全是被动作文,写出的都是一些“少思想、少情感、少新意、少时代感”的文章。第三,作文教学和作文评价都太功利化。“高考满分作文怎样怎样”、“只有如何如何才能打高分”,老师们开口闭口都说这些话,把得高分作为作文的唯一目的。老师不关心学生的审美思想、情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准备、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判断力、联想力、想象力、构建力、语言组织力等,概括起来说,就是不关心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作文指导是非常残缺的。评价作文,常常就是一个分数,再多就是指出亮点,画出精彩句子。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灵和品质,很少关注学生的独特个性及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至于学生心灵和品质上的缺失,好象与我们老师无关了。这样的作文评价不是得不偿失吗?第四,没有发挥集体的智慧。一个备课组里,虽说每个语文老师都不是作文高手,但他们的积累及表达特点都不完全相同,应该是各有各的长处。特别有些老师手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文资料,可以共赏。对一个话题,每个老师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但合在一起,就完整了。对于一些较难的话题,只有通过讨论,才能有一个更明确的结论。整个作文备考过程的安排,只有让老师们各抒己见,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计划。所以,作文备考不发挥集体的智慧不行。而我们现在的实情是各自为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没有共同的计划,每次作文题各自不同,偶尔三两个老师同题,指导却不同,就是讲评某一次统作文考题,标准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全级整体作文备考的效益就差了。第五,训练的方式方法陈旧。轮到上作文课了,老师急忙翻杂志、报纸、以前的资料等,找一个话题,或投影在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然后宣布要求,两小时写成文章。接下来,讲评起码在一个星期以后。这样的训练过程,太老了,反馈也太慢,效益是非常底下的。这与新课标的作文要求,差很远了。和一些行家里手搞的“先体验,再作文”、“创设情景作文”、“激发兴趣作文”、“模仿作文”、“现场做文章”等相比哪能不分轩轾?第六,对学生的文化积累关注不够。单说高中这三年里,老师对学生的文化建设就不太重视。老师没有有意地引导学生注意、收集、整理生活语言、富有生命力的群众语言;没有引导学生有意地学习、吸收、储藏民间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学的精华;没有有意地指导学生品读中外文学名著及一些精彩的史书;没有严格地督促学生加强对古代诗歌散文的背诵;没有专门指导学生对重要的作文材料的抄录、整理合理用;没有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和名胜古迹,等等。学生内心里文化缺失,其作文里必然文化缺失。此外,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有忽视了学生类的特点、地域特点等不足,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作文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素养教育,它是一个复杂而又历时间较长的系统过程。对一篇文章的评价常常各执其是,那么对一种作文教学方法的评价也是一样的。“文无定法”,其实教也无定法。批评一种作文教学法,创新一种作文教学法,都是一件很难的是事。如何克服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不足,这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因为它涉及到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投入及教师的待遇问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问题、教师本身的素养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学生的素养问题、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问题,等等。我在这里只说说一个问题,就是克服我们作文教学的不足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办法——写一个理性的作文教学计划,并用它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作文教学。
  一个理性的作文教学计划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层次性、前瞻性、实用性;二、既要 “计划”老师,又要“计划”学生,特别要 “计划”老师;三、既要计划如何丰富生活积累,又要计划如何提高表达技巧;四、既要计划“读”、“讲”、“写”,又要计划“评”;五、既要计划训练体裁、章法、技法,又要计划训练作文的各环节。
  下面以高三一年为例,写一个简单的作文教学计划。
  目的:在较短时间里,极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修养,复习有关文体特点、写作章法、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巩固行文技巧,按高考作文的要求强化训练一些重要文体的写作训练,力争一年后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有美感的千字内的文章。
  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从学年开学到第一次模拟考之前),老师要分析学生作文情况,查找多种资料写二十来个作文教学课时计划,上好二十来节作文基本知识知指导课。涉及下列内容:①高考作文要求;②作文本质及与生活的关系;③各种文体的特点,不要忘了点到读后感、游记、时评、杂文、应用文等其它文体的特点;④常用的结构技巧;⑤常用的语言技巧;⑥作文要注意的一般问题。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下列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各五章、高考美文十篇、《散文》一本、读历史或历史人物书一本。完成抄录和练笔共三万字的任务。学生写八篇文章,老师要完成这八篇文章的批改和讲评任务。师生深入社区采访或调查热点问题两次,参观文物或风景区两次。组织诗文背诵赛一次,组织名言默写比赛一次,组织钢笔书法比赛一次。
  第二阶段(第二次模拟考到第三次模拟考),老师精选10篇左右精美千字文(主要包括孟子、荀子、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欧阳修等名家的散文、及高考满分作文),印发给学生(注意文章要新,最好是学生没见过的),并和学生一起研读,寻找那些文章美的共性,分析出自己的文章差在哪儿,要把看法归纳出来。顺便就点到文章的发展等级分,不仅要弄清楚“深刻”、“丰富”、“创新”、“文采”这些发展等级分采分点的内涵,还要举例品味,还要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写些短段落,老师再批改讲评,以加深印象,提高获得发展等级分的能力。
  第三阶段(第三次模拟以后到高考前),老师组织学生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作文知识进行回想,进行有意记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紧扣高考作文要求,认真挑选两个题目,反复思索,提炼观点,精心构思,仔细修该,写出两篇自己觉得满意的文章,并拿给老师或同学看,然后再修改。同时加紧对作文材料的背诵和记忆,也要多想想社会热点问题。
  搁笔了,总觉得这个简单的作文教学年计划有点理性,但还不理想,请同仁批评指正。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