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18 23: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谈200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
江苏省射阳县教研室  陈玉中
一、命题趋势——稳中有变,重心外移。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各地中考语文的重点之一,历来为广大初三老师和同学们所关注。眼下,随着考期日近,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趋势自然又成了老师和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问题。对此,笔者通过对2003、2004两年全国各地各四十份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命题情况的统计分析认为,今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总体趋势为“稳中有变,重心外移”,即命题的题点、题型、题量、分值等都与前两年大致保持稳定,不过命题取材的重心呈由课内向课外转移的趋势。
先说“稳定”。
1、题点基本稳定。从统计数据看,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语句的翻译(或说出文言句子的意思)是历年各地必考的内容,占被统计数的100%;其次是“虚词的用法”和“重要语句的背默”,分别占被统计数的87.1%和83.2%;再次是文段大意(或层意,或观点)的概括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评价,或受到的启示),分别占被统计数的78.4%和71.5%,即使排列最后的“句读(或朗读节奏)也占被统计数的30.1%。而这些题点,恰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在求的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具体化。所以,我们认为这些考点将会继续保持。
2、题型基本稳定。从统计数据看,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和问答题等,不过选择题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选择题大多用来考查“实、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等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2004年黑龙江省宾州地区卷第(2)题: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羲之之不可强仕  以文字问之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羲之之书晚乃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以临于溪,曰新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因为这几种题型都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对文言语句的把握及对文意、作者观点、写作特色等的理解,所以也将会继续保持。
3、题量和分值基本稳定。从统计数据看,题量最少的只有2题,如2004年青岛课改实验区试卷(被统计对象中仅此一家),最多的为6题,如2004年上海、江西、四川成都郫县课改实验区、辽宁省、沈阳市、桂林市等地区的试卷,其余地区的题量都在4-5题。分值最低的为4分,如2003年河南省试卷,最高的为16分,如2003年福州市试卷,全部统计对象的平均分值为10.91。由此我们认为题量将继续保持在4题左右.分值一般在11分左右。
再说“变化”。
首先,从统计分析情况看,文言文阅读命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取材上,呈由课内向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