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86字。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
荣成市实验中学 郭洪水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提炼概括要点的能力;学习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表达——学习——再表达的过程,品味成功的喜悦;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品尝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建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在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中培养进取精神。
二、 重点难点的确立及突破: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值得探究的问题不多,但课文的语言却极为精炼传神,值得品味,因而确定品味语言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作者对豪猪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作者不无欣赏地介绍豪猪的“绅士风度”,另一方面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这对生活阅历浅、知识底子不厚的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体会作者的感情是学习的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借助朗读品味交流,感受语言的美,同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解决学习重点。在教学中遵循认知规律,通过设计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文章的中心,突破难点。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同学们,你喜欢什么动物? 能不能打个比方描述一下你喜欢的这个动物。(交流四、五位学生。)
这几位同学说的熊猫、猴子、小兔、小鸡都是非常可爱的小动物。有没有同学喜欢豪猪(出示豪猪的图片),你试着用个比喻句描述一下它。(学生交流。)
同学们看看它像不像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可能摇头)它浑身是刺,怎么能跟绅士沾上边?可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却称它为“森林中的绅士”(出示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说明:抓住“豪猪”与“绅士”外在形象上的“不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整体感知
读课文,试着提取每一段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作者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
(说明:遵循科普文阅读规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抓豪猪的特点:待人接物的方式、战术、无病呻吟等。方法:可在自主阅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班级交流。)
(三)研读赏析
1、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的地方,并进行点评。以“我喜欢——————,是因为——————————”句式谈你的看法。
(说明: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感受语言的美。继续进行圈点批注阅读法的训练,以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自主阅读品味的基础上班级交流,教师适机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