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虚词“而”、“于”、“之”的用法及举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中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0/29 16:57: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100个字。

  中考总复习
  虚词“而”、“于”、“之”的用法及举例
  一、知识点梳理:
  而
  “而”作连词,这是最主要的用法。判别时,一定要理清“而”前后词语或分句之间的关系。它一般表示以下关系:
  l、表并列,连接前后并列词语,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①敏而好学《论语》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③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2、表承接,这种关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词语有动作的先后。“而”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③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3、表递进,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教材中较少,有两个句子。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4、表修饰,这种用法较多,有时易混淆为“顺承关系”,其实只要仔细分析“而”前后词语的关系,还是容易区别的:如果“而”前面的词语或短语在句中作修饰、限制语,“而”之后是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简而言之,“而”前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而”肯定表修饰。表示时间、情态、方式、方向等,则表示修饰关系了,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③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5、表转折,可连接分句也可连接词语,译作“但是”“可是”“却”。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6、表因果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7、表假设,如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8、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几种情形:
  A“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句: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