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重难巧突破

作者:姚晨  时间:2009/4/12 10:57: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95
  备考风向标
  专题构建
  1.掌握虚词在文言语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2.注意在学习中归类整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寻找规律。
  3.朗读练习要学会根据其含义判断语气。
  4.根据虚词的用法及含义正确通顺地翻译句子。
  备考导航
  1.对文言文中虚词的考查,多数以对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为主。
  2.题目类型有直接说明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有四个义项的辨别题,还有结合具体语境对重点虚词的考查。
  3.题目一般出现在文言文的综合阅读中,以选择题为主。
  4.结合例句多积累,多思考,多总结规律,一定会熟能生巧的。
  重难巧突破
  要点剖析
  要点1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分为四类
  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
  ③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
  ④起辅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要点2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①作代词,译为“他(她、它)”等;②作助词,译为“的”;③作动词,译为“去、到、往”;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其:①作代词,译为“他(们的)”或“其中”;②作语气副词,表示反问、推测等。
  (3)以:①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②作介词,译为“用、凭、靠、从、按照”等;③作连词,译为“因为,由于”;④作连词,译为“以致,来”。
  (4)而: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转折、修饰、递进五种关系。
  (5)乃:①表判断的动词,译为“是,就是”;②副词,译为“竟然”。
  (6)且:①连词,译为“况且”;②副词,译为“将近”。
  (7)于:作介词,译为“在、到、向、比、给、对、从、同”等。
  (8)然:①作代词,译为“这样”;②作形容词,译为“是的,对的”;③作转折连词,译为“然而”;④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9)是:①代词,译为“这”;②形容词,译为“正确”;③判断动词,与现代汉语的“是”用法相同。
  (10)虽:连词,译为“虽然,即使”。
  (11)焉:①作代词,译为“哪里,这件事、这种情况”等。②作语气助词,译为“了,呢,啊”等。
  (12)乎:①作介词,译为“在,对”等;②作语气助词,译为“吗”。
  考题导引
  考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伤先帝之明故为之文以志
  B.不求闻达于诸侯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且焉置土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A项“之”分别作“的”“这”讲;B项“于”的意思分别是“在”“对”;C项“以”的意思都是“因为”;D项“焉”的意思分别是“呢”“哪里”。
  答案:C
  考题2-1
  下列句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告之于帝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霜叶红于二月花④欲报之于陛下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①④句中的“于”都作“向”讲;②句中的“于”意思是“到”;③句中的“于”意思是“比”。
  答案:D
  考题2-2
  选出与“水落而石出者”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泉香而酒洌B.云归而欲暝C.学而不思则罔D.夫环而攻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掌握。A项表并列;B项表顺承;C项表转折;D项表修饰。题干中的“而”表顺承。
  答案:B
  考题2-3
  指出下列句中“其”的用法。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复前行,欲穷其林()
  (3)其真无马邪()
  (4)其真不知马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其”字用法的掌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参考答案:(1)代词,他们的(2)代词,那(3)语气词,表反问(4)语气词,表推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