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题(9科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1/24 8:44: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又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迭。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是绚丽多彩的,但其最引人瞩目的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主流。
  C.“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D. 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一句诗加长到九言读起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
  C.明代陆时雍的话和《文心雕龙•明诗篇》可以表明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为“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格律体走向自由体,后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要完美统一起,就能真正成就一个伟大的诗歌时代。
  二、古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