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谈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要求与规范
- 资源简介:
约6230字。
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谈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要求与规范
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 纪荣海
2012年,我国大陆17份高考语文试卷无一例外都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这“无一例外”有其背景原因,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我们关心的是“高考材料作文”走过了近50年的变化历程,到底有何经验与教训,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命题要求与规范。
要探讨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要求与规范,有必要先界定什么样的作文是高考材料作文。关于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分类众说纷纭,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范围作文、情境作文、条件作文、限制式作文、引导式作文等等,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交叉与混乱。根据学理,分类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种类之间不应出现交叉与混乱。纵观1951年以来我国大陆的高考作文题,可以以试题有无提供材料(呈现方式之一)作为分类的统一标准,因为根据试题有无提供材料进行分类可以避免交叉与混乱,也就是说可以把高考作文题分为材料作文和不供材料作文两大类。至于材料作文,以其呈现方式作为划分标准,可分为单一限制材料作文和复合限制材料作文。本文所说的“高考材料作文”指的就是提供了写作背景材料的高考作文题,以下的探讨都以这一界定为前提。
任何考试的命题都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测量什么、如何测量、如何评分[1]。关于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要求与规范,本文所要探讨的仅限于测量什么和如何测量这两个问题,关于如何评分,可参见拙作《关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反思与构想》(见《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下面就测量什么和如何测量分别进行具体探讨。
一、测量什么
测量什么,通俗地说就是要考什么的问题,关于高考材料作文可考什么、要考什么的问题,目前已有不少专家提出了不少的看法,但大多是从文学、文艺学等专业的角度来考虑,缺少教育测量学的考量,下面试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加以探讨。
1.读写结合,落实到写
测量什么属于测量目标的问题,因为测量目标“包括测量谁和测量什么两层含义”[2]。测量目标的定位是考试命题的首要问题,任何一个考试命题都要有一个客观明确合理的测量目标,否则这一考试的效度必然不高;由此可推,任何一个考试命题都要对测量什么有一个客观明确合理的认识,否则这一考试的效度必然不高。1987年全国卷,提供了6则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就理论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