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3份)
- 资源简介:
约30090+27630+42200字。
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
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上).doc
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下).doc
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中).doc
育星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
【训练目标】
开眼界,明标准
【使用建议】
1.评分细则是评分的依据,切实掌握这些细则对于“瞄准”高考作文非常有用。
2.细则中的“审题”和“试题分析”中对题目的解析是教给学生正确“审题”的最可靠参考——“题意”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住这个题意,从材料(或题目)到“题意”这段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什么样的立意是“正、准”的立意等,都有明确的答案。
3.样卷更是评分的实际镜鉴:通过分析把握,了解自己的文章和哪一类相似,能达到哪个类次,能得到多少分。
4.可供参考的优秀作文可以作为最后的成品,引导学生(学生自己也可)“倒推”出该文诞生的过程——也即我们写作时的几个重要环节,从而明确其规范:作者是怎样理解材料题意的,又是怎样立意的,接下来怎样选材、怎样确定文体的,整体的构思是什么,又是如何一气呵成写出这篇高质量的文章的。
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上)
【2012年江苏作文题】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 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一、审题
1.对三则材料的理解
提供给考生阅读的三则材料分别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的前四句、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的最后两句和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巨人三传》序言节选。三则诗文材料涵盖古今中外,给考生以诸多提示。
材料一,“临行密密缝”的慈母之爱,源于对游子“迟迟归”的忧虑。慈母不忍游子远行,又必须放手任其远行,这是亲人间忧与爱的交织。
材料二,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面上是生灵对环境的忧与爱,本质上是儿女对故乡、民族、国家的忧与爱。
材料三,是对所写伟人经历和品质的某种概括。其中的爱和忧,超越种族、 国界和故土,带有全球视野和宇宙情怀。
2.对“忧与爱”的理解
“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型命题,而是一个有着多重甚至悖论的复杂关系的命题。
“忧”,可以是忧虑、忧患、忧郁、忧思、忧愁,甚至是忧愤;“爱”,可以是情爱、慈爱、友爱、博爱,甚至是溺爱。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关联。忧中有爱,爱中生忧;小忧与大爱,大忧与小爱;爱自然、爱生命、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等等,皆可用“与”来关联,展开多元的或对应的、有深度的考察与思考。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评分表解
4.几点说明
①关于“切题”。所写内容为“忧与爱”两者间合乎情理之关系者,视为切题。所写内容虽涉及“忧与爱”之关系,但在情理上显得牵强的;或者在“忧与爱”关系中侧重于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所关联的,视为基本切题。所写内容完全不涉及“忧与爱”两者关系,或者简单地把“忧与爱”整体打包且与题目没有任何关系的,均视为不切题。
②关于“立意”。议论文能就“忧与爱”两者关系,分析推导出新颖而独特的观点;记叙文能借助生动的故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演绎出“忧与爱”的深刻意蕴,应视为立意深刻和独到。
③关于“表达”。作文评分一定要注重“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类卷。
④关于“文体”。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5.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髙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 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内容上有严重失误的“问题卷”,提交专家组判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
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下)
【2014年江苏作文题】
18.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一、审题
今年作文材料与去年“烛光﹒蝴蝶”的性质不一样。一为哲思,一为故事。今年重“聚焦”,去年贵在“多元”。
表面看来,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究其本质是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极拷问,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有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可做如此解读:在物质层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是青年人所说的“青春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推导,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知觉”和“觉解”;只是一种“天真”,而不是“科学”和“理性”。
第三分句,悄悄转换了对象,变为“我们”。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老”的信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现列简表示意如下:
身体(可朽)
青春
精神(可不朽)
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
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
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鉴于许多考生习惯于熟点写作,多以“青春不朽”为题,阅卷时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①看“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青春不朽”或者“不朽青春”为题,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青春”之上,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精神青春”的特质,如“靓丽 ”、“朝气”、“纯真”、“冲动”、“张扬”、“青涩”、“梦想”、“好奇”等相关特质。如果全文没有关于“青春”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则视为概念模糊、判断失当处理。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
②看是否“讲道理”。重点判断是否对“精神青春”、“所以不朽”或“怎样不朽”进行分析和论证,是否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凡能够在分析与论述中得出“不朽的是沉淀在人类心灵中不会消失的东西,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来之于心也存之于心的东西”之类的结论,应该视为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在常识、常理范围内有分析,有议论层次, 说理有一定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等陈旧,至于浅表,论证分析比较简单,虽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
……
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中)
【2013年江苏作文题】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一、审题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探险者与蝴蝶”材料的基本理解
这是一则经命题人改编而来的生活故事,也是一则价值取向明显且有“先天缺陷”的作文材料。大凡从材料的“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抓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美丽”、“小与大”、“关系”、“影响”等关键词,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的立意,都是允许的。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3.评分表解
分类 赋分 切题 立意 结构 记叙文 议论文
一 70~63 切题 独到、深刻 精巧、严谨 主旨与材料“神似”而有个性,有“灵犀”的相通之默契,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 62~56 准确、正确 完整、有特点 主旨与材料“神似”,有“灵犀”相通,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能够“分析”,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或“剖析”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 55~49 基本切题 基本正确 基本完整 所叙人和事与“材料”相似,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某一含义,故事平淡,写人叙事能力一般 观点能从材料中来,但论证不很充分,虽略有“分析”,也有一定的层次或条理,但内在逻辑不够严谨
四 48~46 略有牵强 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证明某一“含义”
五 41~28 不切题 牵强贴标签 逻辑层次不清 或机械扩写,或简单续写,或故事虚假,记叙描写能力薄弱 立意貌似从材料中来,但整体论证已经越出材料或含义范围,且文章基本是观点加材料
六 27~0 不正确 无章无法 另起炉灶,胡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达能力很差 观点或立意完全不与材料沾边,不会论证,没有条理或逻辑
4.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
5.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勺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高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底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