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主体参与”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所谓“主体参与”教学就是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有利于让学生生动活泼、自立发展的力求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自已开展“主体参与”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创设有利“主体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唤起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作一探讨。<br>
<br>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 营造参与氛围<br>
1. 和谐的民主气氛——提供参与机会。<br>
叶圣陶说过一句话:“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学习的革命》一书作者开篇就提出:“真正的学习应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br>
在日常教学中,“师道尊严”,让教师心安理得地成为教育的主宰;“一言堂”、“老师说了算”,又让教师不经意间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独裁者。面对活生生的人——学生,传统的教育观念显然“不合时宜”。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强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更崇尚对人的尊重,对个性、潜能的保护和发掘。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要求学生唯命是从,要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教师应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和新的观点,教师不但要耐心地听其叙述,宽容接纳,而且还要表扬其有创造性的一面。对于学生提出的尚不成熟的问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