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心理学修养落实教育新课程改革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6 23:4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50字。
提高教师心理学修养 落实教育新课程改革

谭 本 领

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注重心理学修养,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纵观我们过去培养的教师是以学科类型为主,片面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而现在,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最终落在人的培养目标下,突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心理方面的发展。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要求教师不再仅仅“讲经说道”,而要做到以育人为主,把教学的重心和中心落实在“人”身上。教师只有首先了解他的教育对象及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注重自身心理健康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一、提高教师心理学修养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修养状况令人担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缺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缺乏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知识的缺乏导致能力的不足,从而导致教师教育方法的失误。
在一份对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54.61%的中小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不了解起其心理。在小学,不少教师将小学生看作“小大人”,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衡量、要求小学生的行为。如教师要求小学生在一堂45分钟的课中自始至终都要注意力集中。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的稳定性与精神系统的发育有关,小学生由于神经系统还处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一直要到十三四岁左右,神经系统才会发育成熟。注重的稳定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7-10岁的小学生注意集中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的小学生注意集中时间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约为30分钟。因此,大部分低中段的小学生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惩罚。这是由于教师缺乏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造成的教育失误;另一方面是心理卫生的知识缺乏。许多教师心理健康模糊,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哪些是属于心理问题难以鉴别,常常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的问题混为一谈。如有部分学生字写得很慢,做作业拖拖拉拉,有的在考试时来不及做完。上海曾有人对2031名6-11岁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作业拖拉现象严重的发生率为2.6%,较严重的为18.2%。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业拖拉的学生大部分是其感觉综合失调造成的,是属于学生发展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而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作业拖拉是太懒惰的缘故。
除了上述两方面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缺乏造成对学生教育的失误以外,还有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原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