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00字。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 刘心武
主讲人简介:
刘心武: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
内容简介:
在上期的节目中,我们已初步认识告密者贾元春,但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疑问,这就是,曹雪芹为什么要让地位比较低的贾府女眷们住东院,也就是上手;而让地位非常高的北静王府的女眷们住西院,也就是下手?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难道在位置上“东比西贵”这样一个简单的常识,他竟然会搞不清楚?还是他为了达到另外什么目的,比如,为了打破等级观念,故意就要这样写,以表明自己不同于常人的叛逆性格?抑或是现实生活当中,真的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不合常理、常情的怪事呢?
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得要继续捋清《红楼梦》的时序。我们已经知道,《红楼梦》实际上从第十八回后半部到第八十回写的就是清朝乾隆元年、二年、三年的事情。那么,《红楼梦》第一回到第十七回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呢?它究竟写的是乾隆时候的事,还是雍正时候的事,抑或是康熙时候的事?为什么这里面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比如,一会儿说是秋天,一会儿又说是冬天?曹雪芹的写作思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跳跃?这是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雪芹也会犯这种常识性错误?还是另有原因呢?而这与贾元春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全文)
他为什么这么写?就是因为他太忠于生活的真实了。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还有小说里面,贾母她的生活原型是曹寅的妻子。这个生活原型的哥哥叫李煦,李煦和曹寅是康熙特别喜欢的两个官员——一个后来让他当江宁织造,一个让他当苏州织造。看起来这官位并不高。什么叫织造?就是管理机房给宫里面织造,宫里面用的纺织品的这么一个机构。但实际上这两个人,跟康熙关系可不一般了!前面几讲我讲到了,他们还兼当康熙的密探,他们经常秘奏江南地区民间舆论,包括退休官员的表现,他们去派人盯梢,或者自己亲自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