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台上开花,台下芬芳——淡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活水”
徐婉莹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文章首先指出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需要引入课堂“活水”。接着从三个方面说明怎么样营造新的课堂教学:建立主体观,关注、积累、整合生活热点;以情入文,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激疑促思,营造氛围,让创造之花在课堂中绽放。
关键词:课堂教学 活水 情感
新的语文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而新的课堂教学应是艺术的殿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堂中,我们将课文作为一个载体,让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飞翔四方的互动对话中,做到“ 真” 的探索、“ 善”的鉴别、“ 美”的享受。整个课堂应是幸福的、快乐的、充实的,因此,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倡导“活”教“活”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上课时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联系也得当,学生能听懂,但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优美生动的课文被讲得枯燥无味,激不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怎么样的语文课堂呢?
当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明代学者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条达,摧挠之则衰痿。”这表明,儿童喜游戏,乐玩耍,在游戏,玩耍中学习,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成长,提高学习效率。他学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促进学生愉快心情的生成,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扶植学生的学习信念,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一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一不是作者“情”的喷涌结晶,作品中流露和渗透着作家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人格品德,充满着情趣感,情味感,审美感。教师必须重视作品中宣泄奔流着的感情激流,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而且只要教法得当,学生就能“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现代心里学也认为“情感是求知和激发思维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