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00字。
让习作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新课程理念支撑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王德虎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训练对学生“束缚”太紧:题材狭隘、形式呆板、拔高要求,教师改多就少,观点强加于人,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学生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么高尚的,不愿表露自己的思维,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个“难”字。难者不会,学生作文能力上不去,不爱作文,抄袭、拼凑、杜撰成了学生完成作文的途径,学生习作概念化、成人化、千篇一律,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误导的弊端日渐明显。《语文标准》拨云见天,及时给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降低了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为,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语文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
《语文标准》除了在情感态度方面作了引导外,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重要构想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指出的是,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语文标准》很少提写作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各学段提出了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同时就写作实践本身,提出一系列能力要求。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