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寻 找 新 异 的 灵 魂
——浅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后街中学 阮玉云
语文是一门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包含作创新教育的诸多因素。尤其在作文教学中,更应挖掘创新因素,从而行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然而,在多年的应试教学中,学生的思想一直处于临战的状态。他们往往从老师所希望的角度出发,写作是都是按照老师所倡导和推崇的或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也是各种指导书所津津乐道的某种写作模式去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要么生搬硬套,无所用心,要么东拼西凑,移花接木,写作思维缺乏相应的创造力,没有自己的创见,于是内容上编造出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又出现了很多“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帮老爷爷推车子的好同学”。写出来的文章都似曾相识,学生的写作训练没有提到一个新的层次,写作水平没有产生飞跃,只是徘徊在最低的层面上,不能超出现有的模式也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与新课标要求的“独特性”“个性化”学习方式相接轨。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走出陈旧的框架,有属于自己的新异的灵魂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广开门路,培养用发散思维来创新的写作方法。下面具体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包括想象和联想,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几种方式,它将思维触觉伸向四面八方,能从狭义或封闭的思维体系中解放出来,能独立思考而不满足于对现成结论的论证或注释,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发现别人容易忽略的问题,具有灵活性和敏锐性。因此,创新的写作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很好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放飞创新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这就要求教者不能生搬硬套,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生活,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引导学生学会有联想,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验:看到某样东西,喷到,碰到某件事,有时会引起许多联想。如
红——《红楼梦》——贾宝玉——和尚——灵隐寺——西湖
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美丽的物品——天河——牛郎织女
这些都是联想,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定点联想,就会象走路一样,“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姜念涛《科学家和思维方法》)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利于引导学生入境,从而启发、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从“鸽子叫”联想的袄普鲁士军队该不会强迫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从字帖联想到法兰西繁荣国旗,杨朔从荔枝蜜联想到荔枝、从荔枝联想到荔枝蜜,又从荔枝蜜联想到蜜蜂,再从蜜蜂联想到广大的劳动人民。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既丰富了他们的思维活动有提高感悟生活的素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尝试逆向思维的写作教学 刘熙载在论述“绝句取径贵幽深”时说过,“盖意不可进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写旁面”说的就是发散思维的取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