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字。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的初探
河东店镇初级中学 梁东
在课改的形势下,根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初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训练要求,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并适当的进行诗歌联读与扩读。
2、 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
3、 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指导学生了解、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
4、 进行诵读涵泳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背诵优秀诗作,丰富语言积累。
5、 在诵读中指导学生整体的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
6、 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
7、 在诵读、理解、品析与赏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透过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教材中诗作的教育教学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从课文教学来看,应做到既突出课文教学重点,又体现可实际操作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法。
第一、注重诗歌的朗读训练。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说法阐明了诗的作用。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读诗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有的人》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节奏,诗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短暂的停顿叫做节奏。教师示范第一段后,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停顿。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的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压韵的,诗句中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结尾,就是压韵。本诗隔行压韵,每节换韵。请同学齐读第四节,感受诗的韵脚。通过这一步,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又初步体味到诗中的不同的人生态度。
第二、创设有新旧知迁移的教学思路。
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强烈的思想感情。但一般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不高,因此诗歌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我让学生先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思乡的古诗,学生马上回忆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崔颢的《黄鹤楼》,然后体会每首诗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再比较本首诗和前边的诗的不同之处,它还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渴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愿望。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在诗歌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中。
第三、捕捉诗歌中的意象,欣赏意境。
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什么?是诗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