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综复杂的围城世界——论《围城》的现实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23 22:5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900字。
错综复杂的围城世界——论《围城》的现实性
主要内容  钱钟书先生经历了“两年里忧世伤生”的生活,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留给了读者很多的思考,也使得读者对该小说现实性的理解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而本人对其现实性的理解主要是三方面:⑴《围城》取之于现实性的社会历史背景材料。⑵《围城》主题的现实性。⑶通过小说中人物形象来分析其现实性之所在。并综述这三方面的关系,可见该小说所包含的现实性的背景、主题、人物等必然是深刻的,有着社会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和哲学的高度。
关键词  围城世界 现实性 人类 社会 背景 主题 人物形象 困境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一部写得好的作品从来不会使人感到厌倦,风格就是生命。这是思想本身的血液。”而《围城》就是这样一部风格独特,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巨著。该作品如同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矿藏,吸引着无数的人,去前仆后继地挖掘它。这就出现了“围城热”长久不衰的局面。
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同时有着惊人的人生智慧的学者型作家。他写的《围城》,是“对特定的社会人生和历史文化反思的艺术结晶”①。他以大都市上海和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为主要的社会环境,选取了先受中国传统教育后受西方文明熏陶的知识分子为主要人物。作者在这样的环境和人物身上,更深入地展开了对社会历史、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探究,最终揭示出人类在现实世界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中,从而极深刻地表现出人生如围城的主题。
             一、动荡的时代和社会
《围城》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围城,既有那爱情、婚姻之城,也有个人的小城堡,还有那社会的大围城,大城套小城,小城连小城,更有着城堡的毁灭和修复……这就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围城世界。
在这个围城世界中,所出现的人和所发生的事都是在1937年7月到1939年末这段时间。该时期有着极度动荡的社会背景,即是由“七七事变”、“上海失守”、“南京大屠杀”等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而该小说是“情愿抓取不甚动荡的社会一角材料”,从中有人提出了“撇开说”。认为该小说“撇开了极度动荡的社会背景”,而不是完全取材于现实,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信手拈来,以自己想象而建立起来的“空中楼阁式”的围城世界。我认为该观点有失偏颇。
《围城》实际上循序渐进地为我们勾画出一个生死存亡的时代背景。小说开篇写到“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厉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作者在创作初期就点名时间是1937年,并指出该年特点——“兵戈之象”,可见他对中国动荡的时代背景有着清醒的认识。小说开头就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紧接着小说第二章又点明“中日关系一天坏似一天”,到第五章指出方鸿渐等人去三闾大学复职途中,被困在吉安的原因——“日本人进攻长沙,形势危机”,“长沙烧成白地”等等的叙述。由此我们可看出,小说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进程,以及国家形势的重大变化为时代背景材料贯穿始终。
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居然还生活着一群置国难于不顾,只知道在自己的围城中徘徊,思索着自己如何摆脱困境的知识分子,这是多么令人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