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460字。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东莞市石龙中学石俊
【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针对高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重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力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引领中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能为自己将来的生活与实践做一点有价值的指导,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课标要求及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本课题分二目,包括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逻辑顺序和结构分别是:实践的定义—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从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中可以感受到本课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较强的思想理论性,尤其注重帮助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与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