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00字。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师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铸造灵魂。教师要用美好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铸就民族未来的奇光异彩。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除了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外,还必须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等。因此,联系实际去分析理解作品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大有裨益。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与数理学科所具有的精确性不同,语文学科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诗无达诺,一百个读者心目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语句的理解、段落的划分、主指的探求、人物的品评、写法的分析,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没有统一的答案。语文教师正可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向书本、向权威、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再者学生阅读的许多课文是古今中外多种体载的文学精品,语言精美,形象鲜明,而且风格各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良好的契机氛围,使学生感知形象,感触情景,从而培养情趣。
如在抒情散文《听潮》一文中,作者鲁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三幅画面: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使读者身临其境。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让学生领会大海的柔美、壮美,并从中悟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化。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个性的心理素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的作文教学仍以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为目标,只注重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