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约32930字。
中考语文阅读40课时·文学作品类(学生用书)
南京29中学 郭永宁
第1课时 整体感知作品
考点分解
1、整体感知作品是指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情感态度作整体的把握,不仅要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情感态度,还要了解它们相互间的联系。
2、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着眼于全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抓住核心,通观上下,观豹窥斑;切不可肢解文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真题引路
邂逅霍金
①自从《时间筒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⑤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 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人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自己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⑾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⑿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⒀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注:邂逅:偶然遇见。 翟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2005年南通市中考试题)
1、结合全文回答,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以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
答
讲析
整体感知全文,搜集与“超常的魅力”有关的信息,再归类处理。答案:①取得非凡杰出的科学成就;②直接挑战传统权威理论;③以坚强毅力战胜罕见疾病;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2、作者说“霍金是幸运的”,其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答
讲析
作者邂逅霍金的感触,本文最后三小节点明了,归纳最后三小节内容,“霍金是幸运的”理由有三:①霍金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②霍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③霍金生活在剑桥大学,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
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女记者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霍金的脸庞充满恬静的微笑,他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幕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因为罕见的疾病而瘫痪的霍金始终坚持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联系材料中他的精彩回答,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第二部分,约11960字。
中考语文阅读40课时·文学作品类(教师用书)
第1课时 整体感知作品
目标概述
1、掌握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情感态度作整体的把握,不仅能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情感态度,还能了解它们相互间的联系。
3、解答阅读理解题,能着眼于全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抓住核心,通观上下,观豹窥斑。
同步迁移
1、认真阅读全文,请以下面的三个动词为开头,概括文章三个方面的内容。(每句10字以内)
听 看 想
讲析:
通观全篇,1、2小节写“听”,3小节写“看”,4小节起写“想”。文章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借黄河壶口的壮观景象,歌颂了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为特征的民族精神。答案是: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想黄土地的魂灵。
2、文章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提到了一帧以黄色为底色的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讲析:
本文紧扣一个“黄”字,“黄”既是黄河的特征,也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作者这样写除在结构上前后照应外,还起着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參见上一题的讲析)
友情提醒
1、开头三个小节从不同角度写景,写黄河壶口的壮观景象,故解答第一题时,前两空所填的内容一定要具体,不要笼统地用“景象”“情景”“画面”来概括。
2、解答第二题,可能会停在“结构的前后照应上”,流于肤浅。要多角度思考,而有关语句或方法的作用,一般都可从结构形式及思想内容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2课时 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表达作用
目标概述
1、能辨识多种表达方式,在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其某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作用。
2、了解表达方式的运用取决于表达的需要,能在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同时体会表达方式的表达作用,在体会表达方式的表达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同步迁移
1、细读第5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仿造横线前面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 。
(2)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答:
(3)这一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作简要分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