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的新特色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70字。
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的新特色
山东烟台开发区一中 王秀芳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根本的改变,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语文课堂教学也焕发新的活力。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语文教学呈现出了自己的新特色:
一、以本为例,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生变“学教材”为“用教材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以课本为“本”,用讲授法、分析法等,把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一一的“讲”给学生,课上讲,课下讲,唯恐有半点遗漏,虽然也采用启发式、点拨式教法,但最终还是归结到重点知识点上要讲得细,讲得透。学生则注重认认真真地听,仔仔细细地记,扎扎实实地背,唯恐有半点失误。课本知识是老师传授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近几年来,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语文中考都已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教教材”“学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中考形势,更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许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都已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在老师和学生眼里,语文教材只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教师和学生则是教材的主人。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生变“学教材”为“用教材学”,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和创新运用。我校使用的是鲁教版五四制初中语文教材,它是在人教版六三制初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改编的,教材中个别的篇目相对来说比较难,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我班学生理解很不到位,我和学生交流看法后,给他们推荐了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及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学生阅读了这两篇文章后对玛丽居里的人格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需要再去追究教材中课文的字句了。学生对这种教材的再度开发和创新运用很满意,当然这种做法也激发了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以后每学一篇文章有部分学生总能向我推荐一些类似的文章,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