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第三届普教“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约24500字。
《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研 究 报 告
《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课题组
(执笔:刘涛 王小槐)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组织管理 实施管理 评价管理
【内容提要】
“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研究”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同时使教师树立“以生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了新型的伙伴--伙伴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研究的背景、课题的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效果、研究思考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评价管理以及取得研究的初步成果、成效是本文着力阐述的部分。
【正文】
一、课题的背景
在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任务,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行指南(试行)》,《指南》指出:“国家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示范高中在新课程计划开始实施时,应提前作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准备。城市和条件校好的农村普通高中争取从2002秋开始,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转变育人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方面上海、江苏等地区率先探索研究性学习实践及成绩评价,并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实践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成效,其评价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在参与、重在探索、重在体验、发表新见,为其它地区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闯出了一条新路。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高中必修课程,无现成的教材,无固定的教师,无现成模式,学习内容又包罗万象,前几年的高考又鲜有涉及,与传统性学习相比,其特点迥然各异。
点迥然各异。(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