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10 13:06: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470字。 
22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引导学生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情感。 
3、欣赏两篇短文的语言之美,领会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 
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比较阅读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赏析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发现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的传世名作《陋室铭》。 
二、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贵人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  
四、课文分析  
1.听录音,师范读,生齐读、自读课文,注意读出韵味、节奏,感知文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识字:德馨(xin) 苔痕(tai) 案牍(du) 鸿儒(hongru) 西蜀(shu)何陋(lou) 
重点词语:有仙则名(著名)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入) 劳(使…劳累) 
学生自主阅读后,小组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翻译全文。 
3、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4、提问: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请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