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作文立意达标法
江苏省盐城中学 季明春
概念阐释
如果说"审题"是指明辨题目给的条件(题目或材料)和要求的话,那么"立意"指的是对于题目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等。
一篇文章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不是看它的词藻,也不是看它的结构,而是看它的"立?如何。立意,就是在对材料(题目)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作文必须"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因为"意"(主题)是文章的"纲",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是文章的"目"。"纲举目张",立好了"意",也就是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明人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基础等级评分标准中的"中心突出"就是对立意的要求,那么立意达标的技巧有哪些呢?
技法例谈
要立好意,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和立意的思维方式。
(一)立意的基本要求
简单地说,四个字:准,深,稳,新。
1.准--正确,鲜明
正确,这是写文章的起码要求。一篇文章,如果其主题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那么这篇文章不可能成为好文章。主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是否正确,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在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如何。也就是说,作者的世界观对作品的思想境界有直接影响,正如鲁迅所指出的那样:"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注意学习,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考场上,有不少作文就是因为没有立意,或立意低下,造成失误。如2001年高考作文有同学将讲诚信?好处"和不讲诚信的"损害"都跟自己的具体利益挂钩,体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第1小题(原题见"审题"部分),要求"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设想小新背小牧上学的情景",不少同学的立意却丑化小新的形象和品质。有的编造小新、小牧一男一女,两小无猜;有的胡乱比喻,说小新"像一个酒鬼,东倒西歪",或"像一只快要下蛋的大肥鹅",有的这样写小新的心理活动"……我真的有些受不了啦,我也有我的事情要做,为什么那么多同学不背,我却偏偏揽了这差事……"等等。再如1995年作文题《尝试》,有的同学忽视了立意的思想性和准确性,去写一些格调低下的内容,比如尝试吸烟、尝试当小偷、尝试初恋等等。这些"尝试"的内容也许是真实的,但绝不是美的,是考生思维品质不高、爱憎不分明的直接产物。实际上,历年高考满分卷,其立意的思想境界都是高人一筹的。下面一篇作文就是如此。
近墨者未必黑
中国有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是这样的吗?我看不尽然,近墨者未必黑。
解放前,我们许多共产党员打入敌人内部搞地下工作。他们周围的环境不可谓不黑了吧?但是,他们都能够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出色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他们是"近墨者"了,可并没有变"黑"。
曾经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也是一个"近墨"而不"黑"的典型例子。那时候,上海刚解放不久,某部八连驻扎在上海最繁华的街道--南京路。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流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