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阅读高分攻略:古诗词鉴赏
- 资源简介:
约13200字。
二、古诗词鉴赏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是指鉴赏古代诗文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文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丰富的内涵,特别讲究表达技巧的运用。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诗章结构以及表达目标、表达作用等。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常考的试题,我们在备考中,在加强阅读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应掌握以下主要方法:
一、明确考查范围,了解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抒情。叙事:个人事、家庭事、朋友之间事、国家之事。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诗章结构: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伏笔铺垫等。(5)表达目标: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6)表达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读懂试题要求,抓住主要信息。我们应从试题中可以知道考什么表达技巧,是修辞方法还是表达方式?还是同时考查好几种表达技巧。这是很重要的,只有抓住目标,才能有
的放矢。诸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为阅读宋代晏几道的《思远人》回答问题:“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试题为“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前问是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后一问为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将诗歌的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考查。解答本题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第一问,抓住词中表达词人情感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包括题目“思远人”“千里念行客”等句。第二问,分析所写景物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需明确抒情主人公的情怀和景物特征,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点,明确其关系。第二步,明确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景物特点。第一问,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词,词人笔下的主人公由眼前之景引发联想,思念离别之人。第二问,抓住首句中对情感表达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分析其季节特征,如叶是“红”的,花是“黄”的(菊花),“秋意晚”说明是深秋,而景物也正是深秋的景物。联系平时积累的深秋季节所代表的情感符号和第一问中所明确的情感,具体分析,情感中所包含的绵绵情意。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整合答案。第一问,题目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