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6届下学期语文二轮复习之“语段在高考语文中的妙用”
- 资源简介:
约9740字。
语段在高考语文中的妙用
——以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形式为例
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 翟晓周
语段,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可以说无处不在。我们必须重视语段的作用。可是,我们往往仅仅纠缠于问题本身,没有从语段的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重视了语段,培养了学生的语段意识,学生从试卷上可以多拿不少分数。
一、标准语段的构成
语段按照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议论段、记叙段、说明段、描写段和抒情段。当然也有综合几种表达方式的语段。不过这几种语段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不做分类探讨。
语段由句子组成,一般围绕一个话题表达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标准语段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段首句(首括句)、阐释句、段尾句(总结句)。
段首句,一般引出话题(描述的对象或者观点);阐释句,一般对话题进行较为具体的阐释,当然可能有几个句子来阐释;总结句,一般总结回应段首句,或者得到结论,表达作者对话题的观点或者情感态度。
如2015年高考全国I卷第15题所选文段: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注:画横线的句子为题目要求选题的句子。)
文段为说明文段,共三个句子:第一句为首括句,引出话题“雾霾频发,使人们关注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句则是阐释句,具体阐释汽车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第三句为总结句,表明对话题的态度。
如2014年高考全国II卷12题所选文本《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的第三段: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选文为传记作品,记叙类文本。文段为共四个句子:第一句为首括句,引出话题“邓叔群转向林业研究”;第二、三句则是阐释句,具体阐释邓叔群在林业研究方面所涉及的地域和研究内容;第四句为总结句,表明对话题的态度——邓叔群林业研究的价值。
二、变式语段的结构形式
在实际文本中,语段并非全部是标准形式的,大多在标准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一)有首括句或者总结句的语段
1、总分式语段
(1)话题阐释语段
文段由首括句和阐释句构成,没有总结句。如2015年高考全国II卷15题所选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