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家的逸闻趣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9050字。
外国作家的趣事
歌德的“逃跑”恋爱法
人称“多情种子”的德国大作家歌德(1749-1832)一生经历了十几次恋爱,他所深谙的恋爱方法诚如拿破仑所说:“最巧妙的恋爱方法,是从女人身边逃跑。”每当恋爱陷入困境时,歌德大都采用了这种“逃跑”的方法。
歌德从女人那里的第一次逃跑,是他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的时候。18岁的歌德发狂地爱上了比他大三岁的小饭馆老板的女儿凯特卿,姑娘征服他的心的不是漂亮,也不是智慧,而是温柔。在莱比锡的最后一个冬天,他与整整追求了两年的姑娘同居了。他既幸福又妒忌,不久便和恋人吵了一架,要她去另寻合适的对象。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白说:“我不能也不愿抛弃这个姑娘,永远不会。然而我还是要走……我不给她留下任何希望。”当姑娘真的爱上别人时,他陷入了绝望中,病倒了。他第一次避开心爱的女人,离开莱比锡回到沉闷的家里。这次逃跑,无意识地使他获得了创作所需要的自由。从此,这种逃跑他反复了许多次。
两年后,21岁的歌德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读书时,经历了第二次逃跑。他骑马去城郊散步,被一个农家装束的姑娘所吸引。她是乡村牧师的女儿弗里德里卡,像田园一样清新、明朗。歌德把自己的诗送给她,他在郊外住了很久,田园诗式的生活逐渐使他腻味,他又从恋人身边逃跑了。由于急不可耐,他骑马离去时,浑身都在颤抖。他感到“自己的灵魂显得那么龌龊”,他没有告诉她不再回来,只是在信中向她告别。痴情的弗里德里卡终身未嫁,在农村度过了孤寂的一生。歌德与弗里德里卡相爱时写的诗感情真挚,风格清新,开创了德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他成了德国抒情诗的奠基人。歌德后来与秘书爱克曼谈到这时期的诗歌创作时说:“我写诗向来不弄虚作假。凡是我没经历过的东西,没有迫使我非写诗不可的东西,我从来就不用写诗来表达它。我也只在恋爱时才写情诗。”歌德以他伤害姑娘的逃跑恋爱法换来了独步文坛的诗篇。
给歌德带来世界性声誉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第三次逃跑恋爱产生的杰作。1772年,歌德当了律师,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少女绿蒂。绿蒂是歌德的朋友克斯特奈尔的未婚妻。16岁的绿蒂因母亲去世,挑起了照料十个弟妹的家庭重担。她的聪明贤惠为歌德所倾慕,他情不自禁地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绿蒂保持住了自己的心理平衡,把情况告诉了未婚夫。歌德听到这消息,知道无望,连“再见”都没说一声就逃走了。相思之苦使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恰在这时传来他的另一个朋友耶路撒冷因苦恋一个有夫之妇而自杀的消息,歌德为之震动,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他去拜访一个女作家,这位作家之女,17岁的马克西米利安娜点燃了他的爱情,然而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15岁的鳏夫。老夫忌恨歌德,夫妻俩经常吵架,歌德只好断绝了和马克西米利安娜的交往。他结合自己经历的这些人和事,在一个月内写出了著名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因失恋而自杀了,歌德本人却得到了拯救。
年轻的歌德一次又一次地从女人身边逃跑,他第四次的逃避对象是富商之女丽莉。歌德迷上了她的夺人心魄的典雅,他们订婚了。然而歌德很快对丽莉所生活的上流社会厌倦了,他借故逃避,出游瑞士。歌德把自己比作挣脱锁链的熊,急急溜走的猫。第五次他所逃避的女人是宫廷贵族封·施太因夫人。歌德在魏玛从政时,与施太因夫人共同生活了7年,他感到厌倦。这一次他不光是从女人那里,而且也是从压迫他的生活环境那里逃走,只有他的仆人知道他的去向,他去了罗马。
歌德把每次恋爱都写进作品中,热情讴歌真挚的爱情。多次逃跑对女子的负心也使他感到愧疚和痛苦。他在第二次逃跑后谈道:“我破题儿第一次要负疚了。我创伤了那最美好的心,直刺到它的最深处,这样子,一种享受惯了的欢畅的爱情失去了之后,阴郁的懊悔的日子是极痛苦的、极难堪的。”他把这种罪疚体验也写进了作品中,在剧本《史推拉》、《克拉维哥》和诗剧《浮士德》中塑造了一系列负心男子和被遗弃的不幸姑娘。
1788年,歌德从意大利回到魏玛,专事文艺创作和科学研究。七月里的一天,歌德正在公园里散步,一位衣着简朴的陌生姑娘来到他面前,贸然请求他帮助她的哥哥谋职,她是制花女工克里斯蒂安。姑娘的质朴与纯真使歌德一见钟情,他不顾社会地位的悬殊与她同居了,她为他生了四个女儿,然而直到17年后,他们才举行了婚礼。1806年10月14日,耶拿战争波及魏玛,法军闯进歌德家,就在歌德生命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与歌德通常的逃跑方式相反,克里斯蒂安挺身而出,阻止了法军的行凶。歌德感激她的舍身相救,五天后与她正式结婚。从此,克里斯蒂安以歌德夫人的身份出入社交界并随作家载入史册。
歌德安定生活了十余年,在61岁时爱上了20岁的少女贝蒂娜,她是歌德过去情人的女儿。歌德给初次见面的少女戴上了一枚宝石戒指,他写诗给她,全身心地爱她。但老诗人的热情很快冷却下来,几个月后他逃开少女,进入自己的艺术领域,写作《诗与真》。因为她已经唤起了他的创作激情,没有别的东西可给他了。74岁时,歌德“原发性情感”又一次爆发,他在玛丽温泉疗养时爱上了19岁的少女乌丽莉卡。刚认识时,他称她为“小女儿”,不久就化为病态的狂热。在歌德爱慕的女子中,乌丽莉卡最无姿色,但对于老歌德来说,她代表着青春、舞蹈和魅力,他请求老朋友去为他向少女的母亲正式求婚。然而,他太老了,女孩避开了老人,老人则逃向了艺术世界。在告别少女的途中,歌德写作了晚年最壮丽的诗篇《玛丽温泉的哀歌》。他对爱克曼说,这首诗是“热情在最高峰状态下的产物。”(张世君)
倾倒一世的诗才拜伦
英国著名的浪漫诗人拜伦(1788-1824)出生在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父亲是个性情放荡的陆军军官,人称“疯子杰克”,他在拜伦四岁时浪荡而死。母亲生性节俭,脾气很坏,她把对丈夫的怨恨全部发泄在儿子身上。幼年的拜伦,从心底里憎恨自己的母亲,而对于糊涂父亲,却怀着温暖的爱。拜伦是个美少年,但却天生跛足,常常受到别人的欺凌。童年所遭受的这一切,养成了拜伦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十岁那年,拜伦继承了伯祖父的男爵爵位。他到学校去,老师点名不像平常那样只叫“拜伦”,而是叫“拜伦男爵”。他本想像往常一样答一声“到”,可是喉咙哽住了,在许多同学面前“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拜伦不甘承认自己身体有残疾,他爱好各种剧烈的运动:拳击、击剑、骑马、游泳,他是学校的第一名游泳健将,又是棒球队选手。1808年,拜伦在剑桥大学毕业了,他开始出国旅行,漫游了西班牙、葡萄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等国,回国后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诗作描写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