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语文素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15 20:15: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30字。
浅论学生语文素养
广西师院中文系:农莉芳


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世间最基本的生存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拟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1.关于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在平时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生产生活技能的总称,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表征出来的忙乱修养与能力水平。素养是人社会化的产物,是主体的人在社会化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建构的、积淀的、内化的、生成的文化心理结构与技能,是长期的学习实践所积淀下来的“沉淀物”的表征。这种“沉淀物”不但指文化层面的“心理素质”,还包括技术层面的“能力素质”。素养的形成具有“养成”之意,主要靠学习主体的“内化”,教师只是“外因”,起促进和“催化”作用。素养也指经常修习涵养,其内化的过程是动态的、渐进的、长期的、甚至终身的,并非一种终结状态。
2.关于语文素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表征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①这段话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语文素养的内涵。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在内的素质,是构成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及能力个性的重要方面,是主体人进行语言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素质结构。
在语文素养中,各方面联系密切。知识与能力能相互转化;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当的学习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丰富的语言储备、良好的语感,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情感体验、人文关怀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则是重要的文化工具。
虽然语文素养的各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但并非无主次、轻重这分。在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这是因为语文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在社会中生存的必需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的一种奢侈的要求,而是现代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一种生活的能力。”②而人文素养则是构成个体情感世界、伦理道德的重要方面,是形成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挖掘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强化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发展人文素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