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选文、题型和解题思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24 21:13: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90字。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选文、题型和解题思路
浙江东阳市槐堂初中  韦春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比较阅读内外兼容,难易相当,既能考查课内知识的达成,又能考查课外迁移的能力,“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张寿康语)近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较多出现比较阅读的形式,从相继出炉的2005年“中考模拟”和有关权威人士的论述中,不难悟出如是信息:比较阅读仍将是新一年中考文言文的特色大餐,值得每位考生的关注。下面笔者就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中的选文、题型及解题思路与大家作点探讨。
    一、关于选文。
    1、范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大多为两个文段,偶有三个。论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如2002年广西南宁和陕西省中考卷,2004年湖南长沙初中毕业会考卷都选取课内《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的部分段落;二是课外与课外型,如2004年广州卷,选取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但更多的是课内与课外型,如2004年江苏、浙江、四川、山西、广西、甘肃等地的中考卷。
    2、原则:文言文比较阅读文段的选取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几个文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比较阅读的各文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3、内容:文段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从近年的中考卷宗分析,纯说明、纯写景的文段入选的可能性不大,大多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等入选的几率颇大。
    二、关于题型及解题思路。《200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能力考试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2、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段的含义,恰当地评析其思想内容。文言文比较阅读具有文言文一般(单一文段)阅读的共性,同时又有其不同于一般的个性。从近年中考情况来看,文言文设题类型趋于多样化,其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得到了强化。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大致有解释、填空、选择、简答等几种,至于翻译、断句等题型,一般不存在“比较”。
    1、解释加点词语题。⑴ 题型例举:如2004年浙江嘉兴、舟山卷选取了《为学》和《黄生借书说》相关文段,设题为: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不同意思。①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若业为吾所有;② 吾欲之南海  富贵家之书。此两小题都要求在比较中加以区别。再如2004年四川卷设题为: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
-1-
    ⑵ 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先了解整个句子的大意(必要时联系整个段或篇),然后用换词法揣摩加点字的意思;二是在辨析中了解文言实 (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然后依句定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