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课题:我与地坛 课时:3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2、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感悟亲情、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培养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1、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由此去解读文章的内涵。
2、品味、学习文章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
1、诵读、体验并讨论、重点语段研读。
2、伴奏音乐。
一、 谈话导入
有一次,我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周末和一个朋友到海边去散心,就在我不停地向朋友倾诉烦恼时,一个拄着拐杖的人从对面走来。朋友暗示了我一下,说:“你总比他强吧?”是啊,我似乎突然一下明白过来:我们平时认为残疾人就是一个概念,从来没去想过他们曾经的一段苦难和心理上的创伤;对他们,我们给予更多的是同情,而很少有崇敬的成份——一个正常人而成为残疾,又能带着自己的伤痛面对社会,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当代著名小说家,北京人,1951年生,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属中学初中;“文革”初期(1969年)响应号召到陕西务农,积劳成疾,1972年下肢瘫痪;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作品有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爱情问题》等。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作品里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
史铁生在他生命最灿烂的季节里,遭受了命运的沉重打击——双腿残废,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他来到荒芜冷落的地坛。他在地坛里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