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小题,约8170字。
邹城市2005——2006学年度初三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山东省邹城市第六中学 姚雪梅荐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分)
印度洋大海啸将斯里兰卡沿海许多村庄 yŠ 为平地,各国民众慷慨解囊,自发开展了捐款震灾活动。
① yŠ ② 改为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 ! 。”
③《与朱元思书》中,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富春山的魅力、又抒发鄙弃名利思想的句子是“ , ; , ”。
④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句抒发理想报负的古诗词: , 。
3.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回答问题。(2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比喻什么?你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中得到什么启示?
4.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他对教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2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呼?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亲旧知其如此( ) ②期在必醉( )
6.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