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00字。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六度”
——一堂公开课后的思考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谭术良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性质,充分体现了新语文教学对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的尊重……
然而在实践中,还是有不少“剑走偏锋”的现象:
架空文本,淡化语文知识。不少公开课课堂气氛活跃,一会音乐欣赏,一会书画展示;又是课本剧演出,又是多媒体运用。花样翻新,眼花缭乱。表面上学生主动性增强了,可课后一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茫然。这样,虽然学生身心达到了愉悦,但语文本身的内容却未被重视,几年下来,学生可能会成为能说会道不会写的畸形儿。
一味表扬鼓励,信马由缰。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管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深透与否,总是予以表扬,“你思考真积极!”“你回答得真好!”“你说得还不错!”“非常有道理”等等,或者“同学们自由阅读5分钟,你们想用什么形式读就用什么形式读!”于是,教室沸腾了,大声读,小声读,或嬉笑,或玩耍……反正自由阅读,信马由缰。
滥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化。现在,上公开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用多媒体。其实,真正的新课程改革是凸显教师的个人风采,突出文本特色,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的探究过程。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然而,时下多媒体的运用差不多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花样翻新的图片引入——教师预设的整体感悟——肢解文本的精读赏析——文本某点的拓展延伸。教师教学离不开电脑,学生思维紧绕着课件。
当然,在改革中出现些不和谐的或者偏激的教学手段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在新课改中能少“剑走偏锋”应是教育工作者致力追求的。
针对以上一些现象,为了探寻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倡导语文教师上出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课。
我认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以下“六度”。
下面就结合我校一堂公开课来具体谈谈。
课堂摘录:《子路、曾皙、冉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