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50字)
语文课堂教学的辩证艺术探微
李存仁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无论哪一门艺术,都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辩证艺术,也就是要探索由“活教”到“教活”,由“活学”到“学活”、“活用”的规律。它对于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控制,提高教学效率,对于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活,难易适度
进行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有的放矢,这个“的”,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学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克服主观随意性,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不能随意设置,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从培养人、锻炼人、造就人的角度去设置。如果教学中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不合理,无的放失或南辕北辙,无论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怎样好,教学思维怎样活,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的“活”,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心理特点、年龄特征、智能水平;考虑学生的智能的发展的不平衡,心理的个性差异及教学内容的难易深浅。设置目标要做到:(1)教学目标系统要有层次性。层次的设计应是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逐层深入。(2)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传统的教学一堂课为所有学生设置同样目标,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局面。笔者提倡分层设置教学目标,不同智能水平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因人定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其自信心,激发其上进心。可把学生分成三个或更多层次,课堂上教师分类分层指导,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吃饱吃好,每个人都有进步。还要注意,无论哪个层次,目标要适中,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即“跳一跳,摘果果”。目标太高,学生达不到,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感到沮丧,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厌学;目标太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轻松达到,易养成学生的骄傲情绪和惰性。
二、教学思维的活:张弛有致
教学,犹如音乐,既有协奏,又有变奏,抑扬顿挫,节奏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