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个字。
放飞学生的思维,收获真实的思想
中宁四中 李忠敏
【案例】
孔乙己在艺术上的确是上乘之作。笔墨极其简练,而文气却舒徐不迫,短短三千来字,就从容地刻画出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一种人情世态。本文在教材的编排上是中学语文第五册小说单元的开篇之作。今天这节课是这篇课文第二学时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地写人记事,不会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和叙述事件。,所以,在备课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上。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第二,理解主人公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节课是从“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开始的。我提出问题后,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
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我要求学生将“三要素”齐读一遍。现在回忆起来,这个环节很值得回味。按说,学生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了“小说的三要素”,为什么还要学生将小说的“三要素”再齐读一遍呢?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好像经常会使用这种方法,只是到了大学的教室里,这种方法才比较少用。为什么这个方法只在中小学常用,而大学少用呢?
这个环节使我想到的是:我们做教师的总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细节的教学方式,这些日常的、细节的教学方式普遍流行于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