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篇(打包25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0/12 10:27: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篇(打包25套,含答案)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20170120260.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二七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口技20170120284.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二七下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20170120283.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1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82.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2篇鱼我所欲也(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81.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曹刿论战(青海2016年已考)20170120280.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西宁2015年11~19已考)20170120279.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六九下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20170120278.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三八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1篇桃花源记(青海2016年已考)20170120277.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三八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2篇陋室铭(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76.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三八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爱莲说(青海2015年已考)20170120275.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三八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4篇三峡(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74.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三八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5篇记承天寺夜游(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73.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三八上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20170120272.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1篇与朱元思书(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71.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2篇马说(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70.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青海2013年已考)20170120269.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4篇小石潭记(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68.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6篇醉翁亭记(青海2016年已考)20170120267.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20170120266.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五九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出师表(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65.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五九上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20170120264.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1篇论语十二章(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63.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2篇虽有嘉肴(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62.doc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河中石兽(青海近7年未考)20170120261.doc
  专题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重点字音字形)
  1.瞬间(shùn)     2.嶙峋(lín)(xún)
  3.头晕目xuàn(眩)  4.啜泣(chuò)
  5.收liǎn(敛)  6.宽shù(恕)
  7.bènɡ(迸)溅  8.忍俊不禁(jīn)
  9.鹤lì(唳)  10.洗zhuó(濯)
  11.泯灭(mǐn)  12.酒窖(jiào)
  13.è(厄)运  14.论语(lún
  15.不亦说乎(yuè)  16.人不知而不愠(yùn)
  17.三省(xǐnɡ)  18.曾参(shēn)
  19.传不习乎(chuán)  20.酝酿(yùn)( niànɡ)
  21.黄晕(yùn)  22.黛色(dài)
  23.pánɡ(磅)bó(礴)  24.pú(匍)fú(匐)
  25.肥shuò(硕)  26.liáo(寥)阔/廓
  27.枯涸(hé)  28.清liè(冽)
  29.梦寐(mèi)  30.jié(碣)石
  31.水何澹澹(dàn)  32.竦峙(sǒnɡ)(zhì)
  33.hái(骸)骨  34.峰峦(luán)
  35.一霎间(shà)  36.喑哑(yīn)(yǎ)
  37.静mì(谧)  38.鸟喙(huì)
  39.蜃景(shèn)  40.青冥(mínɡ)
  41.高垣(yuán)  42.连亘(ɡèn)
  43.窗扉(fēi)  44.倏忽(shū)
  45.丫杈(chà)  46.水波粼粼(lín)
  47.nì(匿)笑  4 8.攲斜(qī)
  49.尊君在不(fǒu)  50.滑jī(稽)
  51.陛下(bì)  52.赏赐(cì)
  53.御聘(yù)(pìn)   54 .jué(爵)士
  55.xuàn(炫)耀  56.孪生(luán)
  57.踉跄(liàng)(qiàng)  58.塞上(sài)
  59.何遽(jù)  60.髀(bì)
  二、将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画出来并改正。
  隐密(秘)   辍泣(啜)    洁白无暇(瑕)
  弶浆(琼)  缭亮(嘹)  如愿以尝(偿)
  沾污(玷)  攥夺(篡)  寥若辰星(晨)
  骇骨(骸)  耸峙(竦)  礼上往来(尚)
  暗哑(喑)  藉贯(籍)  胜卷在握(券)
  造旨(诣)  家俱(具)  发人深醒(省)
  守猎(狩)  憔粹(悴)  忍俊不尽(禁)
  笨绌(拙)  竭石(碣)  暗然神伤( 黯)
  葱笼(茏)  慷概(慨)  险象叠生(迭)
  训戒(诫)  漂缈(缥)  心旷神佁(怡)
  折散(拆)  小心冀冀(翼翼)  更胜一畴(筹)
  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重点词语)
  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小心翼翼)
  2.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一丝不苟)
  3.忍不住要发笑。(忍俊不禁)
  4.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可望不可即)
  5.形容(人)聪明伶俐,(物)精致。(玲珑剔透)
  6 .得到很多益处。(获益匪浅)
  7.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8.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春华秋实)
  第二节 重点文言文解析
  第1篇 《论语》十二章(青海近7年未考)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讲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 矩。”(《为政》) 孔子自述七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达不到 “知新”的目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本章回环曲 折,一唱三叹,读来情真意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前边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讲学习态度,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借鉴别人的长处,还要警醒别 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第2篇 虽有嘉肴(青海近7年未考)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第1层:用类比手法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第2层: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说明它们的相互作用。
  第3层:总结结论:教学相长。
  【全文中心】本文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写作特色】(1)比喻说理,生动形象。文中以吃菜(“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来说明学习的道理:再好的学说,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现实意义】“教学相长”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 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特殊
  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
  字 兑 《兑命》曰 “兑”通“说”,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
  异义
  虽 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