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60个字。
感受中华民族的月亮情怀
――校本课程实践举例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 张静华
教学设想:
正逢上课前一个周末是中秋节,想起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吟咏月亮的优美篇章。月亮之情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月亮与中华儿女的心思已经融合在一起,月亮的圆满美好和纯洁真挚贯穿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贯穿每一个人。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月亮情怀,设计了本案,借中秋节的“东风”,搜集中国古代带“月”诗歌,品味月亮的丰富蕴含,。本案例试图以社会为大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探寻,课内交流,谋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实践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在搜集材料过程中需要细心、严谨各不厌其烦的基本感受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了解诗人的情感及有关月亮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时 1课时 多媒体课
活动准备: 搜集带“月”的佳句,摘录带“月”的佳句的基本意义。完成“古诗吟月集句一览”空白表格。样表如下:
序号作者朝代篇名相关句子主旨或意境
给学生的准备时间是在周末至上课前,可个人独立处理,也可几人合作。另要注意区分“月”的意义,表时间段意义的应不在本次活动范围之内,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如盛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分钟)
(幻灯片展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音乐是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导语:
同学们在启蒙时代可能就背过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