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篇,约20000字。
学海无涯 方法作舟
李霞
1996年7月9日我走出高考最后一科的考场时,正好下雨。没带雨具造成的忙乱,加上被通知了一大堆高考完了以后的“善后事项”,又和同学约定到哪儿去玩,头脑里塞满了琐事。至于考后的感觉,倒没觉出什么异样,就跟高三任何一场大考下来后的情况差不多。但回到家看到满桌、满架的教科书、参考书、笔记本、试卷……才发现高中就此结束了。
四个月后,当我走在北京大学昌平园的甬路上,常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时间在拉近我和另外一些朋友的距离。我们从未谋面,却同时怀有对北大的追求向往,愿在这里学习,学做学问,更学做人。这些朋友们现在可能还未进入全面的总复习吧,哦,还有年级更低一些的,可能还未感受到高考的压力呢。我这里,想以一个高考幸运儿的身份,和大家谈谈我的高考复习经验。谈经验,并不是以我所“经”,让大家去“验”,经验之中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有用的。我只是将我在复习时发现的沟沟坎坎向大家指出,还将我找出来的自认为“科学”的办法告诉大家,希望能帮助朋友们中的一个或几个,穿越迷雾。
《艺道杂陈》中有这么句话:学艺如磨刀,不磨刀背即是捷径。学习上也是如此,只要不作无用功,每一份实实在在的劳动都有成效,小聪明是万万不可倚仗的。以前自己也凭着小聪明取得过暂时的成绩,突出体现在初中的期末考试前,“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一个月,定能捧个好分数回家。到高中才发觉那短视的作法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基础不牢固。最常突击抱佛脚的几科如数学、政治,到了高中着实让我头疼了一阵。所以我劝朋友们万万不可在高考这真刀真枪的大阵仗前,玩小聪明。也许在某一次或几次大考时侥幸有小红花戴,但高考时准有红灯笼挂在那儿等你。
抛却小聪明后,真功夫上也要讲求质量和效率。企业界不也说这“质量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吗?尽管现在不常说了,倒是有好多人追求合资、名牌去了,但“优质高效”仍是竞争取胜的重要经验。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必长,但每一分钟要争取全都充分利用;每天学习成果不必多,但每一点积累都得是有价值的。端坐两小时,貌似看书,实为走神,或觉得书上文字面目可憎,压根不能印入脑中,不如“拍案而起”,看会儿电视,然后对自己说:“现在要去认真读书”。坐到书前,全神贯注一小时。接着再“拍案而起”,再看点小语文、数学及其它
陆慧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一所普普通通的厂矿中学——兰州碳素厂中学渡过的。虽然升中学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重点中学——兰州一中,但父母不太放心年幼的我独自在外念书,因此还是决定让我就近念了厂办中学。以后的成绩也说明,上哪一所中学并不一定是很重要的事,关键在于自己要勤学、善学。
我的中学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进入高中以后,我们整个年级就只有一个班,39人。其中文科生16人,理科生23人。平时的语文、数学、英语大家都一起上,文科上历史和政治时就到学校以前的生物实验室里上课,教室很小,学校设备也并不先进。我高中时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和语音室(这一点重点中学确实占优势),但最后高考时,我们94级高中毕业生创下了我校建校以来最辉煌的成绩:有20多人考上大学,考入重点院校的有7人,我本人也以全省文科第二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在这里,我就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衷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也不用完全照搬别人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首先,我来谈谈语文的学习经验。语文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我母亲生前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对我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我认为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需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陆挺
高考之后,很多人曾问我是否有绝妙的学习方法。问者有心,而答者却很为难,因为这“方法”一词,内涵很深,外延宽广。问者之意在于获取“妙法”,而我只能说,我的学习方法主要就是我的座右铭所说的:“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在此基础,掌握适当的学习技巧。
我固然不会拒绝在学习中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妙法”。但我认为所谓的“妙法、巧法”是建立在勤学苦读之上。“勤学”是“皮”,“妙法”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以勤奋为基础而妄想以“妙法”走捷径是不现实的。我在农村上小学、初中,学习基础并不怎么好,在高中时就读于素以勤学苦读出名的江苏海门中学,又在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江苏参加高考,因此走向“状元”之路的历程并不是浪漫且具有传奇色彩的,而是饱含了失败的辛酸和挫折的煎熬。
有过多少次,我一个人在深夜的操场上悄悄抹去失败的眼泪。在高中的三年中,特别是高三,好几次我感觉受不了这沉重的压力了,真想舒舒服服地把学习抛在脑后。然而此时我更理解我在追求什么,为何奋斗。在最艰难的时刻,理想与目标是一片漆黑中前方
一路攀登
秦 斐
小时候曾看过一个电视片《勇敢的人》——一位登山者在峭壁上艰难地向上攀登,一步、一步……几十分钟的片子,没有任何情节,就这一个镜头。如今坐在昌平园宁静的教室里,回想起高三的经历,我眼前蓦然出现那个攀登的身影。走过七月,我深深地体会到:能否在这千军万马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因为每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而是你是否具备克服万难、向上攀登的勇气。高考不仅在考知识储备,还在考思维、考意志。高三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面对学习的重压、意外的干扰、艰难的抉择,你何去何从?意志薄弱,往往满盘皆输,而最后的胜利者却必定是那些乐观、自信、坚韧不拔的人。
我的故事想从高三下学期讲起。一开学,一张清华中文系的保送表就摆在了我面前。这对正为高考而焦虑的我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同学们都羡慕地说:“你是逃过高考这关了,下学期可轻松了。”父母都颇为同意,因为从我在报刊上发表30余篇文章及在省级以上
一帆风雨路三年
段楠
我必须承认,考上北京四中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如果没有上四中,我可能也会考上某一个重点大学,但我不一定能考上北大,绝对不可能有幸成为一个文科状元。在四中我学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学到了一些学习方法。
初入四中时,她那白色的教学楼、六边形的教室、四百米的跑道、游泳馆、图书馆……一切的一切,都给我莫大的新奇和兴奋,一时间,我迷失于此。尽管校长、老师一再强调四中不是保险箱,我也知道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尽管爸爸一再强调要我充分利用四中的学习环境,我却再无学习之心,每天穿梭于图书馆、游泳馆、体育场,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一定的锻炼与娱乐是必要的,但过了度势必会影响学习。而且,我那时已不能再保证预习、听讲、复习三环节的连续性,更糟糕的是,我学习时开始心不在焉了。
高一时,我的成绩在班里是中等偏下。爸爸认为这是因为我没有住校,每天在路上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而且我对物理、化学没有兴趣,不肯好好学习。我也就承认了爸爸的这一番分析,依旧“执著”的看我的小说,玩我的篮球。现在看来,我那时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时间太少,这样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
高二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是我高中学习生活的重要转折。那一次,我考了班里第三十名,而且数学没有及格。
那时,我已经住了校,而且文理已经分了班
燕园寄语高三生
梁震
高考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连刚上小学的小不点们都知道将来要考大学。我们的父辈们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没有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他们何曾不渴望上大学、深造。我们现在在这样好的社会条件下,当然最好人人上大学。
然而高考录取率毕竟不是100%,所以有些同学把高考比作‘黑色的七月’,为之苦恼、焦虑,视为畏途,其实我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对待高考,首先要想到它不是唯一的人生成功之路,第二则是努力争取在竞争中取胜。“怕”是没有用的。“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是很重要的。当然高考只是难关,不是敌人。以轻松的心情应考才是明智的。往年,有的同学没进考场就吐了,有的甚至考着考着就昏倒了。想一下,以如此紧张的心情应考,能发挥得好吗?
所以,我送给每位即将奔赴考场的同学我自己的一句话:在布满荆棘的小路尽头,未必是阳光、鲜花;不论是成功、幸福,还是失败、痛苦,我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的中学学习,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启迪。
在小学老师填鸭式的教授和家长的悉心调教下,我跨进了天津一中的大门。
刚上初一,我很不适应。兴许凭着小学的那点存货还硬撑了一段日子。可是到了后来,就全线崩溃了。对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