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ppt225(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85张,学案练习约18590+3330字。
第27课 项脊轩志
对应学生用书P96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江苏昆山人。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35岁)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才中进士,授长兴知县。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轩,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项脊轩志枇杷如盖(在外常居)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项脊轩, 旧 南阁子也。室 仅 方丈,)
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 可容 一 人 居。 百年 老屋,)
头上的泥土漏下,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左看右看( 尘泥渗漉,雨 泽 下注;每 移 案, 顾 视)
没有可以安置(案桌的地方。方位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无可置 者。 又北 向,不能得 日,)
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日 过午 已 昏。余稍 为 修 葺,使 不 上)
漏土漏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墙,用(北墙( 漏。 前辟 四 窗, 垣 墙周 庭, 以)挡着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当 南 日, 日影反照,室 始 洞 然。又)
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 杂 植 兰 桂 竹 木 于 庭,旧时 栏楯,亦遂增)
……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 项脊轩志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B.妪,先大母婢也 先大母:死去的祖母
C.吾妻归宁 归宁:回来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十五岁,男孩成年
解析:选C C项,“归宁”,妻子回娘家省亲。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B.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解析:选D D项,“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解析:选D D项,两个“凡”都是“共”。A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已而,然后/已经。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地点,到。
4.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
解析:选A A项与题干中句子均为省略句。B项为判断句。C、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