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24份)
- 资源简介: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0+诗歌鉴赏+艺术手法(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0+句式变换(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1+语言得体(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2+逻辑推断(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3+仿写句子(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4+图文转换(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1+诗歌鉴赏+诗句赏析(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2+诗歌鉴赏+诗歌语言(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3+诗歌鉴赏+诗歌意境(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4+新闻+新闻访谈(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3+新闻+材料对比(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4+新闻+图表分析(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5+新闻+框架图选择题(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10+小说的环境描写(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11+小说的结尾方式(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12+小说的次要人物作用(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13+小说的探究题(语段删除、主人公、主旨等)+(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9+小说的语段、情节作用(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13+人物传记文本特征(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4+散文的艺术手法(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5+散文的语段、情节作用(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6+散文的主旨(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7+人物传记探究(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8+人物传记结构(必修5)+Word版含解析.doc
句式变换
★★★
○○○
【命题说明】选用变化句式的题目是高考常考的题目,考核的方式一般为选择题或简答题。
长句和短句的变换方法:(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成复句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2)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把此句变换成一个解说复句。(3)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整句和散句,是就多个句子(或分句)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的结构形式而言的。“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多用对偶,对比、排比、顶真等修辞格式的句子叫整句;相反,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叫散句。整句的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散句的特点: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整句和散句,各有优点,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1.在单句中,几个并列的部分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词,这很像一棵树的主干上的几个并列的枝条,又像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如(a+b+c)d=ad+bd+cd。这种句子在长句化短句时,也就可以采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在短句化为长句时,则可反方向进行,即合并同类项。
2.散句化成整句,也就是一个人恋爱成家的过程。散句化整句,要注意找出并列的关系,若是成对出现,则注意组成对偶,对比的句子;若是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并列内容,则注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3.常式句与变式句变换方法——一“看”二“调”,第一步,看。单句看需要强调的内容,明确它;复句看各分句间关系,即把原句中的各分句间的关系搞清楚,关系复杂时;第二步,调。根据需要,把需要强调的内容调前。
1.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以“儒家学者”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以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进行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种群中较弱个体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加强种群的长期稳定性,从而减少灭绝的风险。 ,结果发现,鱼群中混有多种不同的性状,会对种群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些在近海珊瑚礁区发育的幼鱼更可能成为“赢家”,更可能返回成年时的栖息地;那些在潮池区发育的幼鱼可能成为繁殖的“输家”,但它们通过增加数量和减少波动,为种群的稳定性做出了贡献。
A. 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生活在新西兰近海珊瑚礁和潮池的小型鱼类
B. 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潮池和近海珊瑚礁的小型鱼类时
C. 研究人员对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潮池和近海珊瑚礁的小型鱼类进行了研究
D. 一种生活在新西兰近海珊瑚礁和潮池的小型鱼类被研究人员研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空格后表述的研究结果的顺序,即先说“近海珊瑚礁”,后说“潮池”的说明顺序,由此可排除A.B项。注重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空格前的内容是研究人员对种群中较弱个体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空格后的内容写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结果。所以空
……
逻辑推断
★★★
○○○○
【命题说明】逻辑推断题是17年新题型,以后还会强化考核。
逻辑推断的题目主要是考核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内容,一般放到具体的语段中考核,可和的重点应该是概念准确、判断的正误和推理的严密。
逻辑推断的题目注意推理的正确性,重点注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要知道一些推理的正确方式,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推理的有效方式,同时注意三段论的有效格式。
1.【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联考】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残疾考生魏祥为什么只要求解决母子的住宿,没有其他要求?答案很简单:自尊与善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尊与善良,就会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提倡自尊与善良,这样,势必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文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强国梦也就实现了。
①一个人失去了自尊与善良,不一定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②提倡自尊与善良,不一定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 ③文明程度提高了,强国梦不一定实现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举国上下都在提倡自尊与善良,这样,势必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文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强国梦也就实现了。”推断存在逻辑问题,说法太绝对。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一个人失去了自尊与善良,不一定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2.【山东省菏泽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有谚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刚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生活在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里,小刚一定会成为学习的佼佼者:但是高中时,小刚却和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打得火热,学习上肯定会一落千丈,这样下去,不但大学梦圆不了还会成为社会的选
……
人物传记文本特征
★★★★
○○○○○
【命题说明】分析文本特征的题目是常的内容,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有是在简答题中出现。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传记文本的叙事语调(叙述者的感情倾向)及其外显语言表达的风格,或平实,或生动,或诙谐,或庄重,或褒扬,或冷静等;体会其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分析传记结构层次,理出思路、把握线索;能概括传记的主题思想。
分析语言特色,既要感知本文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语句的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效果。
探究文章的真实性的体现注意从叙述了传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贡献,介绍传主的生活工作经历和著作成就,叙述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从叙事人称的角度分析,重点注意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自述在历史地理方面的成果,叙述的角度更显真切。从引用的解读分析,引用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对传主谭其骧的评价,侧面烘托了传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叙述的方式更显真实。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分析,语言表达是否客观,平实自然。
传记的材料组织一般注意叙述的顺序(重点注意倒叙和插叙)、材料的详略、引用名言或他人的评价、写作的视角、记叙议论等方式的结合等,答题时注意答出特征,再分析效果。分析效果注意不要丢掉突出传主的某种品质。
分析文章的特色的题目,注意从文章的选材特征、材料的组织特征、语言的风格、艺术手法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选材主要是事迹、成就、影响等,材料组织主要表现在顺序、详略结合等,语言风格主要是朴素或文雅,艺术手法多为引用、烘托、衬托、表达方式的运用等。答题时注意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
【易错点睛】
分析文本特征的题目最容易出的错误是不只答题的切入点无从下手,有时是答出特征,不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
一、【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人但有真性情
——怀念王瑶师
陈平原
先生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弟子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半个月来一直恍恍惚惚,直到追悼会归来,才确信大树已倒,烟斗不再飘香。记得曾与先生谈起陶渊明的自撰挽歌,先生十分欣赏:“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只是学生不肖,无法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