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
作者:佚名 时间:2018/1/17 8:04: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70
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针对近日发生的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事件,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的态度始终是非常坚决的,对触犯师德红线、侵害学生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我们绝不姑息。
续梅表示,对于近期有举报高校教师性骚扰行为,教育部第一时间要求相关学校进行核查,北航做出了查处,其他相关学校我们也会督促他们尽快核实情况,如果属实严肃处理。同时,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搔扰的长效机制,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入手做相关工作,保障、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发布会直播: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续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是我们2018年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今天要向大家发布的是刚刚修订完成的、并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
大家知道,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时期,高中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体现着国家意志。这次推出的方案和标准,是在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修订的新方案和新标准,也体现了国家对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我们用句通俗的话来表述,这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考试与评价的直接依据。所以,内容听起来非常专业,但是意义非常重要。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也是重量级的,有我们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助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我们教育部的原副部长王湛主任,还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田慧生秘书长,还有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书记。下面我们就按照议程,首先请郑富芝助理来介绍这次新方案、新标准的修订情况。
郑富芝: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国家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从2013年启动,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年多。这四年来,经过反复打磨、不断完善,近日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下面我就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作简要介绍,关于修订以后的变化、修订以后的结果,王湛主任他们几位要向大家作详细介绍,我主要就工作情况作一个介绍,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修订背景。我们为什么要启动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落实中央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要全面落实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当中。
郑富芝:二是解决存在的问题。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验稿。这个方案和标准指导了十多年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为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实事求是地讲,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我们这套方案和标准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因此,需要对方案和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是要做好与高考综合改革的衔接。大家都很熟悉,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这次修订的背景主要是这样三个方面的考虑。
郑富芝:第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修订的原则。在整个修订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好政治方向。方案和标准的修订一定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要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培育,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郑富芝:二是坚持科学论证、确保严谨规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不同专家的意见,做到务实求真、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资料图
郑富芝:三是坚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最新成果。要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
郑富芝:四是要坚持继承发展,注重改革创新。要对十多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的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次是修订,不是推倒重新制定方案和标准,因此一定要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矛盾,正视困难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中国高中课程体系。
郑富芝:第三,修订过程。在修订过程当中主要是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之后,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包括国际比较的研究,特别是委托有关高等学校研制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课程修订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这个研究先后形成了20余份专题报告,因为每一个学科都要有个调查研究报告,有个国际比较的研究报告,这20余份报告总字数加在一起500多万字。
郑富芝:二是精心组织修订。我们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修订组,王湛同志就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委托专委会专门成立了修订组,遴选了260多位各个方面的专家参加修订,确保了权威性和广泛的代表性。这个委员会具体承担了修订工作。在修订之前,我们加强了统筹谋划,在过程当中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了16次全体会议,集中研讨修订。同时,修订初稿出来之后,在全国选择了19个省市,大约4万名学生,对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实际测试,看看这套标准修订之后,符合不符合学校的实际,能不能落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测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