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40字。
绍兴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枫桥镇中 蔡陆定
一、总体特点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分三大部分:积累运用(30分);阅读理解(55分);写作部分(65分),总分150分。从“命题方向”看,试卷有三个特点:尊重考生独特的体验,发挥考生的个性特长,开放性、拓展性等主观性题型继续保持优势;语文即生活,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时文,来自考生生活实际的探索性或创造性阅读题型占有一定比例;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些富有人文气息的文本人物评价与考生做人之道链接的题型呈现新的趋势。
与往年相比较,今年语文试题做到三个“不变”:题型基本不变,题量基本不变,分值不变。
二、试卷的答题情况
(一)“积累运用”部分
本题分7小题。考生平均得分为25分左右,比较乐观。其中失分最多的是第1、4、7三题。第1题考查的是字词的知识,根据语境及拼音填入恰当的字,但学生对“困扰”的“扰”和成语“南辕北辙”的“辙”书写正确率不高,说明考生对常用字正确的书写基础不实。第4题是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入人物姓名,从答题情况看不够理想,一部分学生对四大名著的阅读还停留在表面或没有好好去阅读四大名著。第7题是写一两个精美的句子来反映绍兴作为“最佳魅力城市”的“魅力”所在,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家乡绍兴还缺乏一定的了解,因而答不出其特点和魅力,造成失分。
综合来看,这部分内容,有名句填空、常见的歇后语运用、探究材料所获得的启示及用句子反映绍兴的魅力所在等,体现出生活化的特点,设计的考题能考查出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符合出题者的初衷。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语段(一)《玉兰花的记忆》: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借“玉兰花”这一情感意象,抒发自己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于闲适、淡雅、质朴的文字中流泻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设计的五道试题按理解——感知——探究三步进行,即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思想感情,探究重点词句的内涵。从学生答卷的情况分析,考生得分在16分左右,其中得分率最高的是8、10、12题;9题和11题得满分的情况较少。
第8题整体考查学生感受人间美好感情的人文素质能力,形式是对内容的综合概括。约有1/5的学生采用文本原句回答或用几个形容词填空的形式答题,暴露出审题不够仔细和整体概括能力不强的问题。第9题从写作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评析文本内涵,得满分的考生不多,原因是很少有从写作角度来答题的考生,多角度分析评价的能力较欠缺。第10题以抓重点字词来读懂文句,从进一步体悟亲情的角度来考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一试题的考查是建立在学生生活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考查学生阅读文章能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而引起感情共鸣,用文字记录这种感受。这类题型将成为主观性试题中的亮点。第11题是句子评析题,学生答题既可以整体感知,又可以字斟句酌,命题方向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尤其是第2句看似评析,实则是在考查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从而启发晓渝学生懂得品味生活,真正热爱生活,题小而意远。第12题给选文换题,相对来说,换题并不难,难的是所替换的题目要做到新颖,并切合文意。此题得分较高,只是缺乏真正经典又凝练的标题,较难测出考生的阅读能力。
综合来看,无论是所选的材料,还是命题的方向,都可以看到新课标理念的渗透,命题上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既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感性化的理念。如果能有考察学生整体把握,体现价值取向的试题就显得更完美。
语段(二)《现代科技中“颜色的语言”》:
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的指导意见,此说明文语段出自课外,着重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题目设计都是小巧的、活的语文知识考查题和答案较开放的语言文字表述题。三道题目都为主观题。第13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