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9份)
- 资源简介: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微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微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二+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三+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四+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五+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
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
1.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四、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
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而小说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2.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饱蘸情感;而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需作者明确抒发。
3.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式的描绘;而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4.写景状物对于散文而言,即运用描写、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对某些景物或事物的赞美以及自身情感,最重要的是突出景物的特点;写景状物对于小说而言,是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起交代时间、地点、写作背景,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作用。
五、小说的阅读要领
阅读小说,要看到小说三要素之间的渗透和相互作用。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居于第一重要地位。情节的设置和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人物常常是情节和环境的核心和主体,而情节则应该看作人物性格的
……
核心突破一 分析情节结构
——故事讲述,关注其方式、效果
一、情节的概念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增强艺术感染力。
2.叙述视角
(1)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
……
微专题二 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专题微语]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有它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特点。在小说阅读答题训练中也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文体而附着于小说独立、独特艺术之中的答题方法。这就是广大师生摸索出来的“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希望考生能掌握这种方法,对你的答题会有所帮助。
一、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阐释
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是小说构成的四要素,也是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小说的命题重点也正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当我们透过林林总总的答题步骤和方法而试图寻找小说答题的规律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小说的答题也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抓住了这四个关键词,可以迅速切入思路,保证基本不遗漏要点,因此,称之为“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呢?
(一)情节结构题
例题1 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17年山东卷第19题)
答案 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解析 第①点是从读者效果回答,第②点是从情节结构自身角度回答,③④两点是从人物角度回答。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情节、人物两个要素。
例题2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17年浙江卷第13题)
答案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解析 ①②两点是从情节自身角度回答,第③点是从读者角度回答,第④点是从结构角度回答。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情节一个要素。
(二)人物形象题
例题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6年全国卷Ⅲ第11题(2)题]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意思对即可)
解析 第①点是从“我”自身人物形象方面回答,第②点是从情节方面回答,第③点是从衬托他人形象方面回答。这样,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主要是从情节和人物两级概念回答的。
(三)环境描写题
例题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1题(4)题]
答案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