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李京京”脱颖而出——《心声》教学反思
- 资源简介:
约2130字。
让更多的“李京京”脱颖而出
——《心声》教学反思
资兴市第三中学 刘晓萱 欧志坤
教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小说《心声》时,感受颇深。小说主人公李京京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小学生,在学到《万卡》这篇课文时他与“万卡”发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他想起自己的遭遇与课文人物——万卡十分相似,心里感到十分难过。他特别希望老师给机会,让他朗读课文。公开前,在程老师指定的六位同学朗读训练课上,当他在一旁纠正赵小祯奶声奶气地朗读的错误时,反而被同学取笑,他觉得十分委屈。第二天,在程老师的语文教学公开课中,尽管他多次举手,老师仍很固执地让那些声音好、自己喜欢的学生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却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了。最终,因为赵小桢等几位同学的“怯场”,阴差阳错,京京获得了朗读的机会.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动了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
作者黄蓓佳显然是个有心人,她选择的是很多人都不在意,或者不屑在意的小事来细细开掘。因为小,因为被漠视得久,所以一旦被集中开发,其中蕴含的精神能量才显得格外磅礴有力,而其针砭意义也更具有普遍性。她将京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与万卡的不幸对照写、融合着写,将孩子微弱却合理、细小却真情的心声放大来写,其间夹杂的痛心、哀伤、省思与批判,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课文中分明听到来自一个少年发自内心的质朴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小说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这篇课文一针见血地刺痛了我们当前教育中某种不良现象,它给予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 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关注所有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 建立平等观念,真诚沟通。
新课改指出,教师与学生主要以文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如果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间就无法对话。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强制学生服从。尊重学生,是新课改的重要教育理念,教师要与学生真诚沟通,正确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比如,在上课时,有学生经常开小差的;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