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00字,共28题。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十七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簌簌(sù) 眺望(tiào) 拮据(jù) 破釜沉舟(fǔ)
B.犀利(xī) 潭水(tán) 煞白(shà) 沐猴而冠(guān)
C.萦绕(yíng) 嘤嘤(yīng) 带挈(qiè) 雨后春笋(shǔn)
D.童稚(zhì) 忧郁(yù) 诓骗(kuāng) 岿然不动(ku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藐小 情至 阴霾 妄自菲薄
B.霍然 驰骋 骄憨 司空见惯
C.潺潺 宛转 絮叨 旁逸斜出
D.栖息 甜静 弥散 尖嘴猴腮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送行,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A.却不料牡丹竟成了洛阳人的最爱。
B.却不料洛阳人是最爱牡丹的。
C.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D.却不料牡丹最适合在洛阳生长。
5.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B.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写到了秋天,西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
C.“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边塞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下片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6.《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出海没有乘坐的船只是( )
A.羚羊号 B.冒险号 C.慧骃号 D.好望号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看到天使会飞,十分不满,于是质问上帝说:“世界是我们人类装扮的,我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