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60字。
10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且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起笔于大自然,落笔于启示,写的是作者在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文章开头两段南“春天的嫩芽”起笔,捕绘“大自然的变化”及“无穷的生命力”给“我”的震撼。开头部分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写作本义的目的是抒发对大自然无穷生命力的赞美。但事实上,本文有着更丰富的内容。
文章自然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描写了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第二部分,作者写到了春意渐浓的池水;第三部分,作者义写到了天上的云;第四部分,可以看作是全文的结语。
本文以大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情趣。
本文抓住大自然中的一些细小事情,展开丰富的联想,捕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第一部分以小花小鸟来反衬人类的生活方式,第二部分以石头与回声来类比人生的付出与获得,第三部分以云朵的变化来比拟人生的际遇,最后一部分与开头相照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的中学生呼吸视听都染上了都市化的色彩,离大自然也似乎越来越远,眼前的景和物,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少有留心,多数时候则是熟视无睹。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本文,引导他们“留心处处皆文章”,带他们走出书本的象牙塔,留心眼前的景和物,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感悟的好习惯,并且学会借助一定的写作手法将之变成书面文字。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初步了解并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会相互合作探究,从而了解作者是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的,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然和生活,学会多观察,多思考,从而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或教益。
[教学理念]
1.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体会,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悟,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及价值取向。
3.运用个人质疑、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质疑的学习习惯,学会相互合作、探究,体验学习之乐。
4.崇尚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来,并能够用一定的句式哲理化表达出来。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