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70字。
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北京课标版第十三册
《想念冰心》
通州区第四中学
王建华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一、 教学思路:
《想念冰心》是王蒙的一篇散文,作者沿着为什么想念冰心的思路写,展现了冰心的美好人格及民族贡献等,抒发了自己敬佩、赞美冰心,并希望再见到更多像冰心一样的人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总结了作者想念冰心的原因,第二课时直奔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段4-6段,难点段9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抓住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悟、品味。最后通过对题目中“想念”一词内涵的讨论,最终达到准确把握理解冰心的形象,深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目标。并自然渗透审美教育、道德教育,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以“大语文观”为宗旨,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前让学生去阅读冰心的作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并引入“艺术人生”访谈节目,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把自己搜集查阅到的信息传达给大家。再让学生以形式新颖,高度凝练而富有创造性的挽联为冰心作结,表达对老人的思念、爱戴、敬佩之情。此设计达到拓展课文内容,完善丰富冰心形象,深刻理解其伟大人格、地位贡献,与文中作者情感高度共鸣,精神受到启迪的目的。
最后设置为冰心献上心中的玫瑰花的情境,使学生情感升华。再展示冰心的名言,让学生自然接受,水到渠成,化为其行动的指南。
课外延伸是巩固、深化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我把作业设计为让学生分组对冰心进行研究,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进行小型的专题研究,写成小论文或制成演示文稿,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旨在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
整个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三位一体”的整合思想,把课题“语文情境教学”渗透于课堂,利用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教学方式方法力求创新,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冰心形象,并通过课外内容的拓展,了解更多冰心事迹,较全面地认识冰心,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良好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品读了解本文语言自然、含蓄的特点。
4、在小组探究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尝试自主质疑解疑,提高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整理、加工信息,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多角度、多方面地理解冰心人品、文品及成就等,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让学生阅读冰心的作品,查找、搜集有关冰心的生平介绍,冰心事迹,亲友眼中冰心的形象等资料,自制小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渲染“想念”氛围,营造审美的情境。
展示冰心追悼会画面,配钢琴曲《怀念》。
教师导语激情:1999年2月28日21时,一位用一生的爱来拥抱世界